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微感受里的改革温度丨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2024年06月27日07:1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曹萍

  “再过俩月,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到时就上这个学校。”6月24日,家住郑州市中原区景悦城3号院的王女士,带着女儿路过景悦城第一小学时跟孩子说。

  “前几年,还发愁家门口没有好学校。这个学校建起来后,各方面条件都很好,隶属于伊河路小学教育集团,感觉挺放心。”王女士孩子入学的“心病”消除了。

  记者走进这所小学,此时孩子们已经放暑假,往常热闹的校园变得十分安静。办公楼内,该校教导处主任韩茵还在忙碌:“一年级就要开始报名了,在幼小衔接课程等方面还需要做好准备。”

  景悦城第一小学刚建成两年,教职工中年轻人是“主力”。“大家平均年龄只有30岁,有朝气有锐气,但也有部分老师经验不足。”韩茵坦言。

  新学校就像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积累,也需要有经验的“前辈”指引和带领。好在,景悦城第一小学成立之初就加入了伊河路小学教育集团,和“名校”成功“牵手”,相当于有了一位成长路上的“好老师”。

  两年来,景悦城第一小学很多年轻教师走进伊河路小学,与“名师”一对一跟岗求取“真经”。

  “这是我前一段在伊河路小学跟岗学习时的笔记,收获很大。”韩茵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一个笔记本。记者看到,上面记录有“注重学习习惯培养”“深度备课”等字样,有“干货”也有自己的感受。

  在伊河路小学跟岗的那些天,韩茵感觉自己也像一名小学生一样,不停地吸收着各种理念、方法和知识。“跟岗是‘贴身’学习,总校的魏主任走哪我就跟哪,我们一起听课评课、处理各种问题。”韩茵说,学到很多教学、管理上的操作细节,这些只靠听讲座是很难学到的。

  学习归来,年轻老师们把先进理念、方法点点滴滴地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结合学校自身定位,该校还开展了“提升课堂规范”等专项行动,教学、教研、管理水平都突飞猛进,成为周边百姓心中信得过的“好学校”。

  与景悦城第一小学一样,郑州市建设路第六小学作为一所新建校,也是伊河路小学教育集团的10余个成员之一。6月24日,学校教导处副主任蔡大志刚参加完散学典礼,正要赶往总校。“从总校到这里有3年多了,经常这样两边跑。”他笑着说。

  和蔡大志一样,每年都有多名老师从伊河路小学来到旗下新建校、薄弱校轮岗,带来总校的教学、考核、管理方法,助力打造“名校”矩阵。

  “‘名校’不仅要自己有名,更要真正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帮助新建校、薄弱校成长起来,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伊河路小学校长张严明说。

  专家访谈

  让优质教育遍地开花

  □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贺常平

  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将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飞跃。集团化办学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名校对弱校、新办校等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质性帮扶,切实带动集团内所有学校高质量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2021年,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采取“名校+薄弱校、乡村校、新建校”方式,根据联系的紧密程度组成紧密型、联盟型、项目型和合作型教育集团等,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目前,我省已遴选12个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200个省级优质教育集团,覆盖7110所学校,实现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校际均衡发展水平。

  全省各地在推进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在体制机制、教学、管理等很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尤其是探索出的“强校带动弱校”优质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积极推动“名校带新校”,立足“开办即优质”,将新建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集团化办学将优质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管理经验等资源进行共享,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让优质教育遍地开花,进一步推动了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报记者 曹萍 整理)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