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河南洛阳老城区内,洛邑古城从睡梦中渐渐苏醒。
城门内,碧潭荡漾泛彩船。忽闻琵琶声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宫装美人舞于岸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舞者如痴,观者如醉。
走在古城内,双手轻抚文峰古塔,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在洛邑古城,从唐代的酒楼、宋代的商铺,一不留神走过了明清,抬头就是民国的旧墙,仿佛穿越时空,一眼千年。来自上海的刘艺女士难掩激动:“这趟来得太值了!”
然而洛邑古城真正的魅力,却是藏身古街中,串珠成链的人民文旅实践探索。
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挣得来“票子”,作为文化资源相对集中的洛阳老城,是摆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3年,中共老城区委书记赵书政就提出了“依托老城文化资源,走好群众路线,发展人民文旅”的思路。一年来,他们立足“老城实际、文化实践、人民需要”三个着力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文旅产业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老城区委经过深入研究探讨,制定了《全面发展人民文旅的工作意见》,坚定不移地走文旅富民兴区的发展路子。
“以前没想过进景区,觉得旅游产品都是小年轻喜欢的,跟我们不搭边。”刘潇丹是“中华老字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汝阳刘毛笔第67代传承人。她坦言,老城的人民文旅实践“颠覆”了她的观念。
“直接跟游客互动,传播面一下变大了。”刘潇丹说,以前“汝阳刘”只在书法爱好者圈内有名,如今游客现场体验,了解更深入,使“汝阳刘”知名度更高。
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文旅需求。洛阳老城区推动人民文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以旅游演艺增强文化磁场。“汉服+演绎+餐饮”的沉浸式演出《唐宫乐宴》在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上演。
古色古香的实景场景,演员们的古代装扮,沉浸式体验梦回大唐、穿越千年。游客从看景的人,变成了景中之人。《唐宫乐宴》项目的开发,突破了景区“流量”难变“留量”的痛点,网上好评不断,游客纷纷“打卡”。
山东游客李铭带着一家人,辗转十几个小时,跨越数百公里,自驾到老城,见证火爆出圈的《唐宫乐宴》现场。“入得其境,方知其美。这一场夜宴,可以感受到大唐盛世的荣光。”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成为拉动老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伴随着洛邑古城的火爆出圈,“汉服体验”已经成为洛阳文旅产业的重要一环,助推了汉服产业的迅速发展。据了解,目前仅洛阳市老城区就有近900余家汉服体验馆,带动民宿、餐饮、交通等配套产业就业3万人以上。
在北京从事外贸工作的吕彦强辞职,回到洛阳从事汉服生意。仅用三天就开了新店。“开张时,门头都来不及换,还是老汽修店的招牌。”
试营业第一天,利润就近万元。“人是真多,晚上10点多了,顾客还挤在门口要往里面涌,全家人都累得快站不住,有钱也不挣了,只想赶紧关门睡觉。”
洛邑古城门口,本是一条汽修街,“有点格格不入”。吕彦强转行成功不到一年时间,汽修一条街就变身汉服一条街。
“好看、好玩、好吃又好爽,叫人舍不得离开!”南京游客李晓敏说。
“我这么大年纪了,在其他地方穿汉服不好意思,来洛阳感觉很普遍,大家都这么穿。”杭州的王琳和女儿跨越千里,来洛邑古城专程体验汉服。“在洛邑古城,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在这可以随时随地来一场古今穿越。”来自广东的游客罗慧芳身着刺绣马面裙,兴致勃勃地与朋友们一起参加飞花令等古风活动。
凭借“汉服+造型+拍摄+修图”,“一条龙”服务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也带来更多体验感。“我们店里有200多套服装,以汉服为主,也有其他民族服饰,能满足游客多种需要。”玖忆汉服体验馆老板程春华说。
香罗坊汉服体验馆的老板陈化,投资几十万元,进了五六百套服装,配备了十几个化妆师、20多个化妆位和专门的更衣室。“去年过年看到汉服火了,觉得很有前景就开了这家汉服馆,开店刚满一个月就有八九万的利润。”陈化对转行很满意。杨瑞在农校街开了十多年米线店,生意仅限附近群众,去年投资100万元改成民宿,7间客房常被预订一空,开业半年来平均月收入7万。“差不多两年多就能收回成本”,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借势汉服的出圈,对妆造师的需求也直线攀升。从零收入到日薪1000多元,李新敏只用了10天。本是全职宝妈,闲来无事参加了社区免费的“化妆”培训班,竟端上了“金饭碗”。“结业当天,直接被带去急缺妆造师的汉服店参观,当天拿证当天上岗。”
此外,汉服体验市场带动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如汉服配饰、道具、假发、团扇等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且持续创新。汉服店直播带货模式、网络宣传模式也正在逐步崛起,直播人才、网络运营人才、职业经理人等市场需求量庞大。
一组数据显示出洛阳老城区人民文旅的强劲活力:2023年,老城区接待游客人次超3000万,旅游收入超220亿元,为全市贡献近三成的游客和旅游收入,拉动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千亿元。
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认为,老城区很好地抓住了当代游客重视体验的心理,才有了洛邑古城的火爆出圈。“根本在于他们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文化需要,实现了文旅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总编辑、社长高舜礼认为,“洛阳老城区作为‘汉服热’核心区,抓住了‘人民性’这个文化旅游的‘核心密码’,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路子。”
“当前,全面发展‘人民文旅’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我们按照省委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和市委‘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新文旅发展理念,让流量变‘留量’,从‘出圈’变‘长红’,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真正实现了人民文旅为人民、人民文旅靠人民、人民文旅惠人民、人民文旅聚人民。”洛阳市老城区委书记赵书政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胜昔、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