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部崛起看河南丨“铁牛”上技能 玉米田里跑出“智慧”轨迹

2024年07月06日22:3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一架架无人机缓缓升上天空,雾状的药水喷洒而出,为这片玉米苗“保驾护航”。7月6日,“新时代中部崛起看河南”采访团走进濮阳清丰县,看玉米田里如何跑出“智慧”轨迹。

从“一炮轰”到“精准分期”

玉米地里“长出”高科技

“撒肥无人机一次能装100斤尿素,每亩的使用量是16斤。打药无人机,每台装满是50升农药,亩喷量2升农药,一台无人机能打25亩地。”清丰县高标准农田里,无人机手正在为一排排笔直的玉米苗喷撒化肥,几分钟时间一亩地就完成了施肥。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中心副主任李会群带着清丰县农技站站长赵敬川进行寻常走访,他们告诉记者,因为这几天的大雨冲走了地里的肥料,这个时候适时上肥、洒药就很有必要。

“你看这一排排玉米苗长势良好,几乎等高,叶片粗壮,这都是得益于近两年引进的新技术。”李会群口中的新技术指的是安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和农业无人机。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中心副主任李会群带着清丰县农技站站长赵敬川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

据了解,2024年清丰县种植玉米55万亩,在播种期采用滴灌水肥一体装置,在播种的同时安装好滴灌设备,科学调配水资源,克服了高温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李会群说,当前已经进入夏管的关键时期,今年推广玉米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5万亩。通过选择耐密品种,运用导航单粒精量播种、宽窄行种植、滴水出苗等技术措施,从传统种植模式每亩4000株,提高到了每亩5500株左右。

“我们在不增加水肥投入的条件下,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改传统的‘一炮轰’为‘精准分期’施肥,通过增密种植、滴水冲肥,在大幅度增产的同时,实现了水肥高效利用。”李会群告诉记者,今年预计技术实施区较周边农户亩平均增产100到150公斤,全县增加产量5000吨以上。

“合作社+”模式

绘就农耕“新画卷”

说到农业现代化,一定离不开田里的那些“大块头”。节省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受益,一台台插上信息化“翅膀”的农机设备成为农民的好帮手。在清丰县惠农农机农民合作社里就停了一排排崭新的农耕设备,说起这些“宝贝”,负责人周建士眉飞色舞起来。

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17人,拥有收获机械69台,大马力拖拉机57台,植保无人机120台,其他新型农机具96台套,“三夏”的时候几班倒,根本忙不过来。

周建士从一名农机公司下岗职工,成长为农业农村部农机使用一线第一批“土专家”,40多年来见证了农业生产工具变迁带动生产力大发展的深刻变革。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他创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助力农民增收。

农业无人机在田间作业。

据了解,他负责的合作社还成立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打造了农机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农机维修、病虫害防治、销售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3500亩,托管土地24000亩,2023年带头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00亩,探索出适合本地的4+2种植模式,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增收大豆42万斤,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为农业增产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周建士告诉记者,今年秋作物种植以提高单产为目标,重点选择抗病高产密植品种、推广宽窄行播种、运用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结合玉米种肥同播、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无人机高效植保、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三新”增效集成模式、籽粒收获、机收减损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预计玉米将实现增产20%的显著成果,亩均产量可达850公斤。

据介绍,合作社今年还开展了玉米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行距的对比试验示范田750亩,探索适合当地种植的先进技术模式,为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相关推荐:

  新时代中部崛起看河南丨从“靠天吃饭”到增收稳产 “浚滑”农人以技兴农

编辑:陈静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