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丹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洛阳航空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抢抓低空经济发展风口,河南各地动作频频,纷纷“亮招”。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年,被称为国内低空经济起飞的元年。
竞逐万亿级新赛道,河南如何打造“空中之城”,蓄势起飞?
成立实验室、共建研究院……
河南多地布局低空经济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洛阳航空产业研究院,由西北工业大学、洛阳工业控股集团、洛阳市教育局、洛阳鲲鹏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
据该产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将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顶尖人才和教育资源,结合洛阳航空航天产业基础优势,重点推进硬件基因检测、量子通信加密以及低空反无人机探测与反制指挥与信息处理系统、高性能隐身无人机等创新技术孵化。
不仅是洛阳,今年以来,河南各地立足实际和需求抢滩“低空蓝海”。
1月11日,南阳市低空经济发展暨无人机产业协会成立。南阳市副市长杨曙光指出,要抢滩布局,研究3~5年产业发展规划;2月28日,安阳首家省级实验室“蓝天实验室”揭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担任实验室主任,聚焦低空经济重大科技需求;4月11日,西华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昭才带队到重庆通用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学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5月19日,郑州航空港区首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开幕,河南多家无人机企业与航空港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把“路”修到“低空”催生万亿级大市场
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拓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氢能储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积极开辟新赛道,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低空经济为何如此抢眼?广义上,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简单来讲,就是把“路”修到“低空”去。空中自在“兜风”、外卖和包裹“从天而降”……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新赛道,全国各省市纷纷“抢滩”。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20余省市陆续将低空经济写入顶层规划。
作为“无人机之都”,深圳是全国低空经济领域的先锋城市。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总产值达900亿元,拥有1700多家链上企业,其中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1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
郑州、安阳“家底”厚产业蓄势待“飞”
近年来,河南以通用航空发展为重点,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完善通用航空产业链,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郑州、安阳正在借助传统优势立志成为“优等生”。
安阳被称为飞翔之城,低空空域全境开放,航空运动起步较早,享誉全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尤其是“蓝天实验室”的成立,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背景的科研人才。该实验室作为河南唯一聚焦通航及无人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的省级实验室,未来将成为安阳乃至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加速器。
郑州发展低空经济同样有“底气”。上奇产业通数据显示,郑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2662家,位居第三位,仅次于广州、北京。在通用航空时代,上街一直是佼佼者。如今航空港区也加速布局,提出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红军表示,当前航空港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航空物流枢纽和经济增长高地,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比如,凭借航空港、高铁港、国际陆港、国家级公路港“四港联动”优势,可以将与国内外主要城市建立的交通要道作为整个交通枢纽的“干线”,将谋划开辟的与国内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大型货运无人机航线作为“支线”,构建“干支”联动物流模式,大幅提升货物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低空经济+农业”“低空经济+物流”……建议发力这些应用场景
在多地加力布局低空经济的情况下,怎样避免“一哄而上”和同质化竞争?
在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看来,各地应充分梳理市场需求,密切结合本地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找到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的定位,做好科学规划。
“各地要明确自身在上游的制造端、中游的服务端或是下游的应用端所具有的发展优势。”郝爱民进一步解释,不必“面面俱到”,要找到突破点。
郝爱民表示,当下“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涵盖了农林植保、安防监控、地理测绘、应急消防、快递物流、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低空经济+农业”市场广阔,可先行重点探索。此外,可以多发力“低空经济+物流”,真金白银引进成熟物流企业,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