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安阳融媒记者 曲海庆 摄)
活化文物 传承文字 做强文旅
——安阳聚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
安阳融媒记者 张俊军
殷墟博物馆新馆震撼开馆,全景式展现伟大的商文明。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逐步形成“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参观,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的广泛认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字”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宣传推广活动在安阳启动……一项项文旅盛事在安阳举办,一条条重大举措围绕安阳展开,古都安阳站到了文旅舞台的中央。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不负盛誉,唯有全力以赴!
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制订《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方案、举措,成立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要素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充分挖掘殷墟及甲骨文文化内涵与价值,持续做好殷墟甲骨文传播展示与活化利用,聚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
“大邑商”阔步走来
6月29日晚,河南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字”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宣传推广活动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盛大开启,以字为媒、向世界发出邀请。
资料图(安阳融媒记者 张俊军 摄)
“殷墟记录过去、塑造今天、服务未来,我们有义务把它传承好。”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考古队原队长唐际根感慨地说,“安阳市委、市政府在做一件伟大的事,就是延续伟大的商文明。”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甲骨文记载,商朝人称自己的国都为大邑商。据考古推算,大邑商是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拥有十几万人口的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都城。
殷墟王陵区发现两个围沟和祭祀坑,让最早的高等级墓葬兆域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入选国家文物局“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洹北商城确定了城墙基槽的性质,发现了大型祭祀沟……殷墟考古从聚落考古、甲骨学、手工业及社会面貌等方面,不断发现和挖掘着殷墟文化的内涵价值,一个真实、立体的商王朝都城——“大邑商”的面貌愈发清晰。
殷墟国际考古研究中心项目设计方案已完成。我市成立殷墟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单位和机构,建成了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与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开展殷墟多学科综合研究,常态化开展科技考古和多学科联合攻关。
我市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建立殷墟甲骨文大保护格局,构建“空地一体”智慧防控体系,不断织牢织密殷墟安全防护网。殷墟保护工作赢得国家文物局“堪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标杆”的高度赞誉,殷墟保护创新发展经验在国家文物局作为“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介。
保护利用、传承创新,殷墟正青春。
7月28日,来自北京的游客韦子恒和家人一起畅游殷墟博物馆新馆。
亚长牛尊、司母辛鼎,还有首次展出的嵌绿松石刻辞甲骨等4000余件珍贵文物让他目不暇接;在“子是何人”展厅探索“王子日记”,在“长从何来”展厅了解一位铁血将军的传奇一生;通过3D裸眼技术,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殷墟妇好墓的跪坐玉人等20多件商代珍贵文物活灵活现地进入视野;在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厅里,商王“武丁”带领大家沉浸式感受商王朝的强盛与辉煌。韦子恒兴奋地说:“太震撼了,我感受到了伟大的商文明,看到了气势恢宏的大邑商。”
殷墟考古文旅小镇建设加速推进,殷墟考古科学体验馆于5月1日面向公众开放。殷墟博物馆新馆,殷墟宫殿宗庙区、王陵区,殷墟考古文旅小镇共同构成“一馆两区一镇”的规模化殷墟阐释体系。
“更为宏大的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范围涵盖了整个殷墟保护区,将建设世界一流的考古遗址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殷墟核心区环境整治、殷墟保护展示提升等系列保护工程已启动,3300年前的大邑商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甲骨文焕发新生
7月29日,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实验室主任刘永革操作电脑向记者展示,一片三维立体甲骨在显示器上清晰呈现,全方位旋转,任意放大缩小。通过微痕分析,记者不仅能看清甲骨片上的文字刻写风格和笔画叠压关系,还能了解钻凿形态、卜兆裂纹、材质纹理等细节信息。
“这是一片数字甲骨。”刘永革说,“我们与腾讯公司合作,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微痕分析’和‘甲骨三维建模’的技术突破,建立‘甲骨文全信息数据模型’,实现了甲骨实物在数字空间的高保真还原和保护,赋予甲骨实物永恒的生命。”
依托“甲骨文全信息数据模型”,我市正努力协调推动散布在国内外的甲骨实物以数字化的形式回归故乡,不仅实现对甲骨的永续保存与传承的目标,也将为甲骨文研究和诠释带来革命性变革。
建设世界第一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开发智能缀合技术并完成88组甲骨图像拼接,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发布全球最大的甲骨文多模态数据集……我市甲骨文研究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
跃入云端的甲骨文焕发新生,契刻在安阳这座城市的甲骨文活起来、火起来。
7月27日,安阳城市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内游人如织。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在这里领略汉字的魅力。
“文字归巢闪耀3000年文明之光,文化传承展现新时代文明硕果。”该馆副馆长魏文萃说,“中国文字博物馆更像是中国文字的‘家’,构建了系统完整的中国文字文化展陈体系,在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窗口的同时奋力打造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
我市拥有47所省级、市级甲骨文特色教育学校,让青少年从小接受甲骨文文化熏陶。105座甲骨文书屋书香满城,成为百姓身边的诗和远方。殷墟花东甲骨出土地保护展示,高铁安阳东站使用甲骨文和简化字双标展示,安阳市文体中心的甲骨文字装饰,市区主要公交站点,3.6万多套道路窨井盖……处处体现殷墟、甲骨文元素。
资料图(安阳融媒记者 张俊军 摄)
秉承安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甲骨文、篆书作品为代表的我市书法家稳稳托起了安阳“中国书法名城”的闪亮名片。
我市独创的甲骨文广播体操将甲骨文字与音乐、形体运动进行科学组合,锻炼身体、传播文化,受到广泛欢迎,不仅走进了我市的学校、机关、社区,还向全国进行推广。
“中原银行·甲骨文杯”2024年安阳马拉松赛燃情开跑,1.5万余名马拉松爱好者奔跑在“最有文化的赛道”上,带着梦想与激情跑进阳光明媚的春天。
“甲骨学堂”“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甲骨文之家”……甲骨文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呈现出勃勃生机。
文旅安阳出圈出彩
上半年,我市共接待游客4314.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4.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98%、14.04%。我市文旅行业呈现强势增长、全面繁荣的良好态势。
有文化,必安阳。我市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紧紧围绕殷墟甲骨文这个核心品牌,依托其独特优势进行战略谋划,联动殷墟博物馆、殷墟景区、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洹河夜游”等项目,全面提升殷商文化核心圈影响力。殷墟博物馆新馆自开馆以来,持续保持热度,位列中博热搜榜第一、第二季度“考古遗址博物馆前30榜单”榜首。殷墟景区两次入选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愈发闪亮。
资料图(安阳融媒记者 张俊军 摄)
“洹河夜游”焕新升级推出大型沉浸式水上实景演艺剧《洹溯·大邑商》,再现大邑商的盛世华章,给游客带来了一场穿越3000年的视听盛宴。从“点亮古城”到启动“洹河夜游”,再到“点亮殷墟”,“夜游三部曲”让古都安阳越“夜”越精彩。
我市持续开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活动,走进上海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吸引9000余人次来安旅游;先后走进云南、北京、长治等地举办宣传推介活动;董宇辉“与辉同行”安阳行直播间过亿观众“云”游殷墟景区和殷墟博物馆;与濮阳、漯河构建“文字之旅”文旅联盟,与邯郸、长治发布互惠互游精品旅游线路;在上海启动“文韵嘉里·探秘甲骨”主题文化展;全面宣传推介“安阳,一生必去的城市”。
讲好安阳故事,助力文旅做大做强。今年“五一”假期,我市依托安阳融媒“1+6+N”新媒体矩阵推送各类图文报道1200余条、原创短视频380条,网络浏览量累计超过1300万人次,点赞量超过25万人次,为安阳文旅出圈出彩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品牌流量。
打造研学旅游新高地,重点推出“字都研学”“红色经典”等10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今年来安研学人数已突破百万。“汉字源流绎古今”等研学课程入选全国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红旗渠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
“殷墟文创”形成知名品牌,“安阳礼物”文创发布,2024“殷墟甲骨文杯”安阳礼物国际文创设计大赛正式拉开序幕。“豫精彩·一起来”惠民文化节系列活动受热捧,“安阳文旅”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五一”上线运营,3条公交旅游专线开通,我市旅游要素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更聚焦、更市场、更具体,我市突出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持续实施文旅文创整合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文旅融合发展体系步履铿锵。
古都安阳翩翩起舞,舞得精彩。比肩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正在树起,“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参观,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渐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