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甲骨文·V视角丨王鹏飞:如何让甲骨文从学术化、学科化、学派化向大众化转变?

2024年08月08日15:2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现在研究甲骨文有何意义?8月7日,在“了不起的甲骨文”顶端新闻频道上线活动上,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在参加活动时接受了大河网记者的专访,他点赞河南日报《了不起的甲骨文》策划是一次“优秀的策划、完美的呈现”。

274cd6b6c43f4f05b4f273f4ad30194a.jpg

摄影:王铮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代文明国家,王鹏飞认为,甲骨文研究是在思考对于一种悠远文明如何进行传播与传承。

  “在这个问题之上,河南日报的报道,包括今天看到的能感受到香气的《了不起的甲骨文》报纸特刊等,都在实践上走在了前列。为刚过75周岁生日的河南日报点赞,这个构思回答了自媒体和碎片化知识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深度参与文明传播这一深刻命题。”

  在王鹏飞看来,融媒故事与幽远文明的传承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途径:具体的活化”“主体:青年的获得”“归宿:心灵的甲骨”。

  一种原始的内容,如何在当下获得回应?王鹏飞的回答是活化。活化的活,既有活力之意,也有生活之意。活力的体现方面,比如说河南日报社的传播、安阳市委宣传部和殷墟博物馆的很多具体工作,都是其重要代表。

  “但未来更重要的传播尤其是传承,这需要让我们的传播对象成为常态的生活内容。这时候,我们在面对一种古老内容的时候,经常需要一种活生生的链接物。”王鹏飞说。

  著名学者陈子展先生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了“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也是史学界对甲骨文四大家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与王国维的合称,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文字学家唐兰在评价殷墟卜辞研究时说:“自雪堂(罗振玉号)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号)继以考史,彦堂(董作斌号)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号)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8ae21308a3d54476993b581eee0758fa.jpg

摄影:王铮

  甲骨学的传播如何从学问化、学术化、学科化、学派化向大众化转变?

  在这种学术建构的同时,今天我们思考更多的是,甲骨文如何更大范围地进行传播?让大众接受并参与传播,是甲骨文字或甲骨文明发展更广阔的土壤。

  “青年人具有较强的新媒体素养与分享意识,我们要学会年轻人通用的国际传播语言,从地理、文化、心灵层面来宣传甲骨。地理上的甲骨是基础,文化上的甲骨是主干,心灵上的甲骨构成了落脚点。”王鹏飞强调,甲骨文字不是安阳的而是中国的甲骨,不是学者的而是全体国人的甲骨,不是古代的而是历史传承的甲骨。‌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从中国的地理甲骨到中华的心灵甲骨,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一个准备。”王鹏飞建议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中国文化底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

  事实证明,只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突出中国文化底色,而不是刻意与西方文化结合,或者简单地将中华文化改造迎合,才是在文明互鉴的格局中,讲好甲骨故事的立足之本。

微信图片_20240808153233.jpg

海报制作:胡瀚泽

编辑:祝萍  审核 :安艳鸽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