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距今约3800年时,夏人营建了一座面积足有400多座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宏伟都城,偃师二里头遗址就是今天被多数考古学家认可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
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夏朝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那么,二里头遗址建成前的200多年,夏朝的早期都邑在哪里?
带着对夏文化的憧憬,8月20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许昌的“考古寻夏 夏都何在”禹州瓦店遗址考古展,开启了一场有关“寻夏记”的体验。
浇地“浇出来”的文化遗址
1979年,瓦店遗址初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年的11月29日下午,禹县火龙公社(今许昌市禹州市火龙镇)瓦店村来了一老一少。老者叫教之忠,50岁左右,时任禹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少者叫方燕明,20岁出头,是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
两人沿着颍河自西北向东南进发,骑着自行车从瓦店村旁经过时,遇见路边有几名妇女在浇地。水流冲出的水沟中,几个黑亮的碎片引起了教之忠的注意,他们初步判断,这些碎片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片。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而夏朝的建立时间就在4000年前。
张华贞讲述瓦店遗址。
“1980年,对瓦店遗址的试掘表明,这里主要包含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张华贞告诉记者,以地面起建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奠基坑为代表的遗迹,以精美陶酒器、玉鸟、玉璧、玉铲和大卜骨为代表的遗物,都表明瓦店遗址在龙山文化晚期的嵩山东南地区占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能够判断,已出土的遗物,时间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朝初期。”张华贞说,瓦店遗址的发现已经有40年历史了,它的发掘是全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两大亮点之一,也证实了禹州作为夏代都城的历史史实。
通过祭祀遗存寻找比二里头更早的夏
2006年,瓦店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论证夏朝的存在,需要更多的考古学证据,而禹州瓦店遗址的发现,则给了世人更多想象空间。
“通过对瓦店遗址两处建筑基址的形状、结构和包含物的分析,这里可能是与祭祀活动有关的遗迹。”张华贞举例解释道,与祭祀建筑相关的遗迹分为十几类,包括围沟、表面堆积、红烧土面、红烧土坑、黄土浅坑(墩)、五谷坑、人骨坑(层)、动物坑(沟)、螺蚌坑(沟)、重要遗物坑、柱洞等。
出土文物。
瓦店遗址出土了一些与祭祀相关的礼器,如WD2H121灰坑中出土了9件陶鼎,5件陶瓮,依个体大小排列有序,专家推测或为“列鼎”“列瓮”。张华贞说道:“根据周礼‘天子享九鼎’的说法,九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有专家推测这或许就是列鼎制度的历史溯源。”
同时出土的还有陶酒器如盉、鬶、列觚、杯、豆、盘、壶等,而这些成套陶器、酒器、盛器或许具有礼器功能。
有趣的是,考古人员对瓦店遗址不同单位贝类出土数量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宴飨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表明参与祭祀活动的人数和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瓦店遗址夏代早期中心聚落的确定、大型环壕和祭祀遗迹群的发现、颇具王气的高档遗物的出土,都表明瓦店在龙山文化时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张华贞说,这个“中心”很可能与禹、启的阳翟城有关。
4000年前这里可能是“大都会”
“距今4000年前后,这里可能是个大都会性质的聚落,存在人群的迁徙。”张华贞说,瓦店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同时代各个地方不同的文化遗存,比如山东龙山文化的陶鬶,西北地区的陶斝、单耳罐,湖北石家河文化的陶鸟等。从多种文化因素可以推测,瓦店遗址当时是一个多方文化汇聚的大都会,具有大型都邑的气象。
“我们在遗址东南部还发现并解剖了一条壕沟,在剖面上可以清楚地看见龙山时期的城墙堆积。”张华贞表示,这些众多的壕沟,将整个瓦店遗址分割开来,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划分,能进一步研究聚落里的工作分区,为深入认识瓦店遗址聚落规划与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根据禹州瓦店遗址的面积、器物、人口构成来看,这里很可能是早期夏文化遗址研究等级最高的聚落遗址。
尽管今天的考古发现还无法将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历史一一印证,但从嵩山脚下的登封王城岗遗址、禹州瓦店遗址、新密新砦遗址,再到二里头遗址,我们能逐步窥见夏朝470多年的文化和历史。(董蕾/文 马绍坤/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