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减法” 推进商事审判管理现代化

2024年08月28日09:48

来源:人民法院报

  抓好审判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能够推动审执工作整体效能提升。具体到商事审判领域,基于商事审判工作的技术性与专业性,要结合商事审判的特点,善用“减法”,通过做实诉前调解、优化人案适配、实现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强化案件监管等方式,进一步缩短案件审理周期,提升审判效率,推进商事审判管理现代化。

  审判管理现代化是实现法院工作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审判管理作为法院在立案、送达、审判等各个环节中展开的系统性监督管理活动,具有业务中枢的作用。在2024年1月14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要加强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抓深抓实司法改革,全面提升审判工作质效。”抓好审判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能够推动审执工作整体效能提升。具体到商事审判领域,基于商事审判工作的技术性与专业性,要结合商事审判的特点,善用“减法”,通过做实诉前调解、优化人案适配、实现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强化案件监管等方式,进一步缩短案件审理周期,提升审判效率,推进商事审判管理现代化。

  善用诉前调解“减”案。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做好对商事调解的业务指导、司法确认,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持续深化多元解纷工作机制。依托法官指导、商事调解组织、公益性质人民调解平台,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诉前调解路径,开通司法确认案件专项通道,让调解员及时得到法官指导,调解协议及时得到司法确认,确保调解案件快速处理。主动融入社会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建立联动治理体系,创设线上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充分发挥诉前调解对商事案件纠纷分层过滤的作用。

  善用人案适配“减”案。根据商事案件类型特点及难易程度,按照案件繁简、特殊岗位、年龄段等因素均衡配置速裁团队和精审团队的办案人员、收案数量,实行前端速裁庭专业团队过滤筛查、后端商事审判庭精审办理模式,克服和解决忙闲不均的问题。立案阶段根据案由分筛,将涉及复杂法律关系的合伙合同、与公司保险票据有关的纠纷案由等直接分流至后端商事审判庭;将需要进一步确定案件复杂难度的买卖合同等纠纷案由分流至速裁庭,由速裁庭过滤筛查。简案的审判团队配置上,强化审判人员与案件的精准匹配程度,在考虑案件类型的差异上,主动调整审判团队的人员配备,由相对固定的速裁团队审理特定类型案件,持续发挥简案快审的效率优势;繁案分流至后端审判团队,严格落实随机轮流分案,创新商事审判工作机制,确立重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主要由院庭长和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审理规则,推动繁案专审精审,促进商事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善用辅助事务“减”案。坚持核心引领,以物尽其用的思维推动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推动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促进法官专注审判主业、集约人员专精辅助事务、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切实减少员额法官事务性工作负担。通过成立电子集约送达中心,前置电子送达程序,推行分层递进送达模式,辅以电子签章制度配套措施,为每名员额法官配备电子签章密钥,实现各类文书线上签章;强化审判辅助人员配置,提升办案水平和工作效率,设立文书审核岗、电子送达修复岗、邮寄文书岗3类岗位,建立三级质检流程,每日抽检电子送达成效,全力推动送达工作提速降本增效。专业化团队集约管理优化商事审判辅助事务。通过成立案件事务中心,以“专人专岗”负责“专事专项”,设立扫描岗、编目岗、结案岗3类专岗,剥离书记员材料收转、案件扫描上传编目、附件卷宗整理、装订等重点环节事务,实现人员集约管理、事务统筹调配。强力推进商事审判无纸化办案。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为基础,对诉讼各要素进行电子化和数据化改造,审判团队和集约化团队依据职能分工,异步汇总资料,共享电子卷宗,推动实现电子卷宗一键上诉移送,解决纸质卷宗流转速度慢的问题。

  善用结果导向“减”案。将“公正与效率”落实到人民司法各项工作中,聚焦“抓质效、促公平、提效率”,强化审判管理向纵深发展,在“严管厚爱”中提升审判质效。构建案件质量体系。推行类案及关联案件检索方式方法,确立发回重审或改判案件等作为强制检索案件范围,力促裁判尺度趋于统一,减少批量案件诉讼增量。推广适用示范判决机制,妥善审理涉众型批量商事案件,切实防范和减少类案不同判的风险。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严格把握商事案件裁判质量关。实行“典型案件动态台账”监管,审判管理部门根据台账统计情形重点研判,密切跟踪、分析相关数据,掌握类型化案件趋势特点,提炼商事类案裁判标准和典型经验,为后续司法裁判提供指引。完善审判委员会、全庭法官会议、专业法官会议工作机制,群策群力推动商事案件重要裁判规则明晰、重大案件办理的裁判标准统一,以会议纪要、办案提示等成果争优倒逼审判质效监管。构建常态化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加大对发回重审、改判案件的评查力度,加强案件办理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的质量评查,以质量评查作为切入口发现影响审判质量的实质性问题。构建案件效率体系。定制研发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系统,加快研发并推行案件信息智能推送、裁判文书智能生成、裁判文书纠错等智能辅助系统,节省人力劳动,辅助法官办案。建立红、黄、蓝三色动态预警机制,对临近审限的案件实时监控,智能化预警提示,最大限度压缩结案时间,避免案件超期办理。针对法官办案超过极限的情况,及时发布调控指令进行案件二次分流,确保人案比科学合理。优化庭前会议机制精细化运行,明确法官助理主持庭前会议职能,完善法官助理庭前会议处理事项,确保庭前会议召开后有效促进庭审重点集中高效,避免延期多次开庭,提升庭审效率。构建案件效果体系,强化质效指标考评,常态化开展“案-访比”“调解率”“裁判文书上网”等效果指标的综合量化研判,分析当事人对裁判的认可度,在不断改进中着力提升薄弱指标。牢固树立“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理念,聚焦统筹“双优”“双百”等重点工作,激励干警以评促优、提质增效,努力打造具有商事审判条线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司法案例、裁判文书、庭审。制定科学合理的商事审判评价考核指标细则,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帮助法官找准所处方位、明确差距,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强化庭室负责人监督指导,由庭长针对薄弱指标进行重点帮扶脱薄,从而充分激活司法资源生产效能、持续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

编辑:范弘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