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他用“魔法”播种科学梦——走近二〇二四年全国最美教师刘华东

2024年09月12日07:0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樊雪婧 本报记者 曹萍

  “火焰掌”“单掌劈砖”“钢珠穿硬币”……这些不是魔术表演,而是2024年全国最美教师、淮阳中学老师刘华东在课堂上做的物理小实验。他因这些“炫酷”实验视频,在网络上爆火出圈,被网友称为“魔法老师”。

  “获奖是对我的肯定,也更坚定了自己继续坚持趣味物理教学与科普的信心。”9月11日,刘华东已从北京领完奖回到学校,“没耽误早上第二节物理课。”

  怎么想到用“魔法”教物理?刘华东回忆起少时看父亲修家电的一段经历。“没关系,试一试,说不定能解决问题。”父亲的这句话,让刘华东印象深刻,这也让他养成了爱钻研的求学习惯,对电器运行原理感兴趣的刘华东,初中时就能独立维修电风扇,大二时参与研究生的实验研究,本科期间就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

  成为一名物理老师后,刘华东发现,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会觉得物理变得抽象难懂。他便钻研起物理课的趣味生成之道——想方设法把枯燥、难理解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

  用易拉罐探究摩擦生热,用头盔验证动量定理,用电磁炉来做涡流实验,用书本拔河来体验摩擦力……在刘华东的课堂上,用生活中最常用的物件就能完成有趣的实验,物理不再“高深莫测”,而是越发变得亲近鲜活了。

  “学生不是考试机器,物理也不是提分工具,孩子们享受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爱上物理。”每学期,刘华东要为孩子们带去五六十个实验,虽然设计和制作实验耗费很大精力,但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校园里,他用“魔法式”的物理激发热爱;校园外,他用体验式的科普点亮好奇。

  2016年,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的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落户河南省淮阳中学,让刘华东与科普结缘。他主动请缨,成为一名基层科普志愿者。

  如何让科普更有吸引力?刘华东把教学之外的时间都花在科技馆,潜心研究有趣的讲解,还经常放弃周末与假期,接待来访参观。

  乡村学校科普资源匮乏,如何让科普流动起来?刘华东利用身边材料自制科普教具,钻研出一套互动性更好的实验,自发组织开展公益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30余场,将优质科普资源带进乡村,启蒙更多的乡村孩子。

  7年来,刘华东为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义务服务超2100小时,接待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开展科普讲座和培训50余场,线上科普超100万人次。在他的努力下,科技馆科普教育全面开花,累计辅导学生获奖1200余项。

  对未来,刘华东信心满满。他着手组建了科普工作室,希望开发便于落地的科普课程和实验器材,联动周边学校参与,让更多的孩子体验科学的快乐,种下科学的种子。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