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本期“总编有约·学习面对面”邀请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宏林,与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魏剑一起,围绕资源型企业怎样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这一话题进行交流。
魏剑: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决定》提出,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洛阳钼业如何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从一家县级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矿业公司?
袁宏林:绿色发展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洛阳钼业的发展得益于不断探索适应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自2004年以来,公司经过三次所有制改革,经历了从国有体制、混合所有制到民营体制的变革,逐步建立了市场化机制和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释放了发展活力,积蓄了“走出去”的动力和资本。
洛阳钼业的前身是1969年原冶金部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兴建的一个小型钼选厂,企业发展曾长期依赖市场价格。1996年至2002年,国内外钼价低迷,加之经营机制不活,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2003年,恰逢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打响,栾川县引入鸿商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解决了企业资金困难,同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公司成为国有控股、民营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帮助公司走出了经营困境,2007年实现在香港上市。从2013年开始,鸿商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洛阳钼业H股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洛阳钼业走上“政府引导、国资参股、民资控股,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发展”的道路,逐步成长为一家国际化资源公司。
通过“混改”,洛阳钼业实现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逆周期并购优质资源等多方面的提升,形成了独特的低成本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势能。同时,借助鸿商集团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洛阳钼业于2007年、2012年分别在H股、A股上市,充足的资金给洛阳钼业迅速扩大产能、应对市场低迷、海外并购提供了保障。
2023年3月,宁德时代正式成为洛阳钼业第二大股东,公司成为完全民营体制,建立了高度灵活、充分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体制机制。
魏剑:如果“数字化发展”是有色彩的,那一定是绿色。《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洛阳钼业作为河南省内智能化矿山的先行者,如何练就数实融合硬功夫?
袁宏林:数字化发展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得益彰,数字技术本身就致力于提高效率,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和机遇。矿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洛阳钼业主动拥抱信息技术。过去几年,洛阳钼业打造了国内第一个数字矿山系统、第一条智能遥控露天采矿生产线、第一台绿色纯电动矿用卡车和纯电动无人卡车、第一座5G无人智慧矿山。
早在2006年,洛阳钼业便对当时的采矿装备进行远程及智能化升级改造,逐步建立了一套穿孔、铲装和运输生产设备智能化系统,从最初的50米、100米的近距离遥控采矿,发展到如今的千里之外远程遥控采矿。自动化、智能化为资源的综合利用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既促进了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又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魏剑: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洛阳钼业在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实践?
袁宏林: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洛阳钼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对资源中的任何有益元素都不放过是企业追求的目标,经过持续多年的技术革新和探索,公司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通过长达20余年的持续研发,洛阳钼业盘活了三道庄矿山巨量、低品位的钨资源,实现了伴生白钨的回收利用。洛阳钼业的伴生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开了全球同类低品位伴生矿回收利用的先河,伴生资源每年为企业增收数亿元。目前,洛阳钼业栾川矿区已由单一的钼采选冶企业拓展为钼、钨、铜、铁等多金属采选冶及深加工企业。
同时,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洛阳钼业先后投资上亿元,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一系列的矿山生态恢复工程使曾经寸草不生的“人工荒漠”,变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好去处。20多年来,洛阳钼业中国区生态恢复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有两座矿山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洛阳钼业的“绿色矿山”不仅限于国内。今年6月,位于非洲刚果(金)的洛阳钼业旗下TFM铜钴矿获得了全球铜行业广受认可的ESG标准TheCopperMark铜标志认证,成为非洲首个获得铜标志认证的矿山,也是全球首个获得该标志的中资运营矿山。在最新的摩根士丹利ESG评级中,洛阳钼业的ESG绩效继续保持AA评级,领跑国内矿业界。
魏剑:《决定》提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我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洛阳钼业如何积极“走出去”,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体系?
袁宏林:供应链也是共赢链,国际化是一个矿业公司发展的必然,国内同行业的公司,近年来主要增长点都来自国际化布局。
矿业成本是一切竞争的本源,成本的背后是资源禀赋和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管理能力。在评估项目时,洛阳钼业不只看资源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不会简单用现金流折旧的模式去计算项目估值,而是更看重成本是否有竞争优势。这一成本包含了收购成本、建设开支以及未来生产运营成本等,只要全口径成本比大多数竞争对手低,那这个项目就是安全可行的。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公司对国际化路径也不断进行回顾和思考,必须在各种考验中不断磨炼自己的能力。此外,国际化将逐步走向本土化,以本土化的眼光来审视、以本土化的方式去解决。
对于中企尤其是资源类企业出海,首先,企业要想清楚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确定好聚焦哪一领域、哪个品种。其次,要想清楚自身的优势、强项,包括资本、技术、建设开发以及协调能力等,看是否在自己“射程”范围内。然后,在国际化过程中,还要熟悉、尊重、践行当地的法律及文化风俗,并乐于和各利益相关方分享成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朝金 整理)
洛阳钼业从县城山沟起家,如今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矿业公司。洛阳钼业供图
案例
排渣场变身矿山公园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朝金
一提到矿山,“脏、乱、差”总会与其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洛阳钼业旗下的河南栾川上房沟矿山,映入眼帘的则是一片片墨绿色的山岭,入耳的是随风涌起的阵阵林涛声。
洛阳钼业多年持续实施的矿山生态恢复工程,使一座座寸草不生、风过沙起的废弃矿山变成了林木繁茂、花团锦簇的矿山公园。
多年来,洛阳钼业始终秉承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安全、和谐、智能、高效的新矿业理念,持续加大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快绿色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换代,不断激发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洛阳钼业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方针和“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景则景”的思路做好规划,采取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近期治理与长远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开采下一台阶时,及时对上一台阶进行植被恢复,减少开采区台阶及坡面的裸露面积和裸露时间。
截至目前,洛阳钼业已累计在三道庄矿区投入1.4亿元用于生态恢复,恢复面积达270余万平方米。昔日荒芜的排渣场变成了绿洲,一眼望不到边的林海不仅起到了固沙防尘的作用,而且达到了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全面实现开采方式科学化、绿色生产标准化、生产工艺环保化、土地复垦生态化、矿地关系和谐化的目标。
短评
企业出海 行稳方能致远
□唐朝金
对企业来说,走出去是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面临各类风险因素叠加。如何扬长避短、规避风险,让企业走出去的路越走越顺畅?
在这方面,全球矿业巨头洛阳钼业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样本。
自2013年起,在大宗商品价格疲弱的不同时间点,洛阳钼业逆周期扩张,大力收购海外矿山资源。从其海外并购的策略来看,一方面交易标的为全球优质资产,与之过招的均是国际知名矿企;另一方面,洛阳钼业出手节点均为行业低迷期,收购节点颇为精准。通过一连串的国际化布局,洛阳钼业一举成为全球知名的矿业巨头。
回望洛阳钼业的出海之路,战略目标清晰、走绿色低碳之路,熟悉当地的法律及文化风俗,并乐于和各利益相关方分享成果,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对有志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洛阳钼业带给我们诸多启示。首先,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向新而行、向绿图强,让传统产业焕新发展。其次,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了解国际市场环境、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主要目标国法律法规的人才,包括具有全球化战略头脑、能够成熟操作跨国投资实务的人才。最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企业单打独斗是很难成功的。采取合作共赢的方式,主动与跨国企业、竞争对手、互补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有利于企业减少风险,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