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指出,近年来我国文物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土遗址保护、壁画保护、纺织品保护等保护技术都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罗静表示,此前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对文物科技的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部署。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文物“防、保、研、管、用”等典型应用场景的科技供给。过去三年,仅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文物科技领域就取得了289项新技术新方法,获得专利授权235项。“目前我们的土遗址保护、壁画保护、纺织品保护等保护技术都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罗静强调。
目前,国家文物局的重点科研基地已经达到40家,下设125个工作站,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布局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国还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成立,秘书处落户中国。
罗静指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任务部署,国家文物局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首先,优化科技创新任务布局,积极推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文物领域重点专项,以文物价值的保全、延续、阐释、管理利用为主线,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切实加强文物科技有效供给。
同时,强化基地和平台建设,积极推动设立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技术和人才集聚高地。完善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布局,服务重要领域和重点需求,加快文物考古标本资源库、文物保护科技数据中心建设,实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
尤为重要的是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罗静表示,一方面,要完善文物领域学科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做大做实后备人才底座;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推进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做强做优高层次人才塔尖。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在介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时也指出,我国用科技赋能遗产保护,敦煌的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故宫文物建筑三维激光扫描与数字建模,敦煌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展示,潮湿环境下土遗址的保护和避暑山庄石质文物保护等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