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籍西藏教师宋玉刚: 汉族“阿爸”扎根高原27载

2024年09月28日08:1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赵振杰 代娟

  拉萨河畔,米拉山口。每天朝霞初升时,在海拔4600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校,49岁的汉族教师宋玉刚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陪着6个年级、210多名牧区藏族孩子,从教学到教务,事无巨细;从青丝到白发,琐碎繁杂的日子,宋玉刚已经循环了27年。

  是老师,也是孩子们心中的汉族“阿爸”

  宋玉刚是河南获嘉人。1997年从拉萨市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校任教。日多乡中心校属于农牧区,孩子们基本都是寄宿。宋玉刚白天是老师,晚上是“保姆”,除了负责汉语课、电脑课兼任班主任,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

  宋玉刚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上汉语课的情景。他在课堂上说一句话,孩子们就跟着大声重复一句,原来学生完全没听懂,以为老师在教他们朗读。宋玉刚意识到,之前学校没有专职汉语教师,学生又大多来自藏族牧区,汉语基础参差不齐。他就暗下决心:“我要留下来,教会他们汉语,让他们知道我每节课都在讲什么。”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自己不懂藏语,孩子们听不懂汉语,宋玉刚就努力学藏语、适应藏语习俗,汉藏语结合教学,并通过制作识字卡片、教孩子们唱汉语歌等方式,提高他们学汉语的兴趣。

  根据当地有关规定,在高海拔艰苦地区工作满5年的教师,可以申请调动去条件较好的地方任教。可看到孩子们和家长对自己的期待,宋玉刚选择了留下来。

  2004年,藏族老师德吉措姆调入日多乡中心校,两人在教学中彼此爱慕并喜结连理,他们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汉族阿爸,藏族阿妈”。

  扎根高原27年,见证西藏基础教育巨变

  27年的高原时光,他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他深爱的藏族孩子,也见证了西藏基础教育巨变。

  教学环境之变。宋玉刚记得他刚来时,“教室和宿舍都是土坯房,夏天下雨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木板刷上黑漆当黑板,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再刷一遍”。如今,学校有供暖、供氧齐全的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公寓楼,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之变。从过去的“上不上学一个样”到如今反复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教育孩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改变自己的人生。有不少学生也步入教师岗位,像宋玉刚一样扎根高原。

  汉语教学之变。宋玉刚刚来上班时,学校课程全是藏语教学,他是学校第一位专职汉语老师。如今,学校除了藏语课,其他课程全部是汉语普通话教学。

  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宋玉刚是汉族老师,但他已完全融入到了藏族同胞中间。27年过去,宋玉刚升任日多乡中心校副校长,但除了行政工作,他依然坚守教学一线。一年又一年,他守在米拉山口,送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宋玉刚最欣慰的是,逢年过节收到学生们从各地发来的祝福时,他和妻子会相互分享孩子们的近况,聊聊他们小时候的样子,时光匆匆,就像他们昨天刚毕业一样。

编辑:路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