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非遗传承,迈向山海新程

2024年10月07日09:14

来源:科技日报

  文化中国行·沿着黄河看文旅之五

  ◎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孙越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泥沙滋养了百姓,更为一件件非遗制品提供了原料;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水孕育的作物,成为了绘就沿岸景色的特殊“笔墨”……日前,记者来到黄河沿岸多地,体验多彩非遗,感受文化之美。

  2007年7月12日,河南省孟州黄河河务局职工抡着石硪,演练喊黄河号子。新华社发,摄影/杨帆

  作为郑州市中牟河务局一名河道修防工,刘东东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一家三代都是“黄河守护人”。对黄河号子,他怀有深情。

  在黄河号子非遗传承人李富中看来,极具感染力的黄河号子,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比如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就采用了劳工号子的形式。

  2023年10月7日,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河洛澄泥砚艺术馆,黄河澄泥砚非遗传承人游晓晓展示澄泥砚。摄影/新华社记者 郝源

  年近70岁的游敏便是河南众多非遗传承人中的一员。黄河滩上,这位黄河澄泥砚非遗传承人时常东寻西觅,当手指在一处泥滩上按下时,细腻的泥浆溢了上来。游敏说:“做好一方澄泥砚,原材料是重点。你瞧,这就是制作澄泥砚的优质原料。”

  将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经过排水压滤、练泥、制坯、雕刻等十几道程序制成澄泥砚,其精雕细琢的每一处描绘,都是对中原文化最生动的注脚。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

  菏泽东明粮画。图片来源:东明县委宣传部

  黄河泥陶非遗传承人王超展示其制作的黄河泥陶。受访者供图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