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网聚美好安徽丨果硕瓜香寻何处?扎“根”乡村构建发展共富图

2024年11月07日10:4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安徽讯 金秋时节番茄香,满园硕果待君尝。大棚内,一株株藤蔓直立生长,绿叶间挤着一颗颗鲜红果实。从配有高清超大屏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到先进的日光玻璃温室,这里处处洋溢着增收的希望。

11月6日,20多家中央主要网络媒体以及北京、湖南、河南等省市重点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媒体代表探访阜阳瓦大番茄谷,看到现代设施在种植业的推广使用,从头到尾透着“科技范儿”,让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农民让村民成为产业的主人

“这些秧子拔掉后,再把土松松,就能栽新苗了。”李珍是瓦大番茄谷的工作人员,她边干活边向大河网记者介绍,“俺家就住在附近,来这里上班三年多了,每天工作量也不太大。现在天热,上午10点多就可以下班了,下午3点多再来,一个月下来,能挣两千多块钱,挺好的。”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还吸引了不少人返乡。穿着长款工作服,戴着防蚊帽和手套,李珍或蹲或站,两手打着配合,动作麻利地把地里的番茄秧子拔除。

据了解,瓦大番茄谷占地面积780亩,共有工人100多人,像李珍这样的本地或附近的村民占到了80%以上,平均月薪均超过2000元,并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年限进行提级。

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毕业后,周正宇选择了在瓦大番茄谷工作,成为一名瓦大番茄谷的技术员。“公司让我学到了现代种植技术,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很有成就感。”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新农人如同一股清新的力量,为乡村带来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我们将在原有番茄产业基础上延链补链,拟新建番茄特色民宿等项目,新建项目以村民为主,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创则创,以增加村民收入为目的,让村民成为产业的主人。”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彬说。

农村丨村企“联姻”赋能振兴

阜阳是传统的农业区。这个最大的市情决定了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就不会有阜阳的全面振兴。

“早年在外打拼也有点成就,但回乡带领乡亲们致富才是我的梦想。”2014年,吕彬创办公司,带领乡亲们种菜、卖菜,先后建设5个扶贫农场,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16个,辐射带动蔬菜种植面积近20万亩,惠及农户4万多户。

10年来,瓦大始终坚持以“强科技促转化、重融合延链条、扩规模优布局、塑品牌高溢价”为发展方向,经过多年深耕鲜食番茄产业,目前已形成“一种、一业、一乡”生态体系,构建了一总部、四中心和遍及全国七个省市的种植基地。自2016年以来,瓦大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岗位、入股分红以及设施租赁等方式帮扶脱贫户、带动脱贫村和村集体企业资金高达2817.27万元。

为了能让本地农户搭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列车”,吕彬带领瓦大团队专程赴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考察调研,在上海设立瓦大集团商务中心和前置仓。2020年以来,每年通过吕彬创建的瓦大公司平台销往长三角的阜阳特色农产品达2000多吨。

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实践和调研情况,吕彬建议全省联合开展农产品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推介,共同推进安徽省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互认、产品带标带码上市,建设安徽绿色农产品数据中心,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集群发展。

农业丨田间地头也有科技范儿

科技兴农,种子先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事关中国饭碗。”吕彬对大河网记者讲道,要夯实种质资源根基,就要打造硬核农业“芯片”。

吕彬介绍道:“我们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就是我们的育种,品质番茄、鲜食番茄在全国可以排名第一,在抗病性、抗疫性以及产量和口感等各方面,我们投入了很多研究。”

走进番茄谷基地的产品展示中心,记者看到这里有“瓦大1号”“瓦大小6”“欧曼粉果”等一个个独特的番茄品种。瓦大番茄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围绕市场需求,精准育种,同时快速迭代新品种。这不仅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的趋势,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能在种子里看到科技范儿,田地里头也少不了。周正宇打开手机App,软件上实时显示着大棚内的环境数据。“病虫防治、温光水气肥,我们通过物联网智能操控一键解决,在大棚里形成了独有的‘小气候’。智慧农业,就是从苗下到地里的那一刻起,直到采摘完成的全周期,都在我们的监管范围之内。”

到目前为止,瓦大已成立7个科研平台,合作30多家科研院所,主持20多项科研重点项目,育推近10个高品质番茄品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5个,引进3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培养40多位专业技术人才,荣获20余项荣誉称号。

成熟的番茄如火红的灯笼,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三农”新篇章。(路娇)

编辑:赵地  审核 :范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