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一帆
立冬,万物收藏。中原黄河之畔,一粒种子开花结果——2024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盛大开幕。
时隔一年,国内外种业领域专家、学者再次相聚河南郑州,围绕粮食、畜禽、蔬菜、瓜果、苗木等领域,聚焦种业全产业链,定位世界种业前沿,开展高端学术交流,展示创新引领成果,搭建国际一流种业交流合作平台,引领种业高质量发展。
起高峰结硕果
神农种业实验室张新友团队在《自然——遗传学》发表封面文章,揭示了花生的遗传驯化史和一批重要农艺性状遗传机制,标志着我国在花生性状遗传解析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河南农业大学汤继华团队发现了世界上首个玉米抗南方锈病的重要基因,为选育抗南方锈病的玉米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省农业科学院许为钢团队育成的“郑麦1860”在减肥20%条件下可与正常施肥小麦产量持平,实现了减肥不减产,为小麦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
……
开幕式上,涵盖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突破和重大品种选育等三方面的七大河南省种业创新重大成果发布,令人振奋。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也是种业大省,小麦供种能力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种猪、牛冻精生产供应能力均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农业用种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与会嘉宾由衷感慨。
举全省之力推动中原农谷全面起势,截至目前,已有58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入驻中原农谷;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引进了6个由院士和中原学者牵头的育种创新团队;神农种业实验室已实施首批“一流课题”5项,会聚了21家单位、25个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以中原农谷为核心的国家级国际化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进入快车道。
话种业谋发展
“可以预见,中国辣椒产业将快速向优势产区转移,辣椒全产业链机械化水平将快速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说。
“肉牛育种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破除产业链与利益链不匹配、前后端不协调的问题。”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俊雅说。
研讨会上,经验在交流,思想在碰撞,路径在清晰。
共谋种业创新良策,共促种业交流合作,国内外种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奉献了一场主旨报告会——中原农谷国际种业交流会。随后举行的4场平行研讨会——农作物育种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畜禽种业创新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经济作物种业创新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种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将大会推向高潮。
“希望通过这样的分享和交流,推动更多种业创新成果在平原大地上开花结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促创新展新颜
小臂一般长的黄绿皮辣椒、乌黑发亮的蓝莓番茄、紫色花椰菜、彩虹瓤西瓜……在科技创新成果展区,琳琅满目的新品种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普通的黄绿皮辣椒亩产8000斤左右,我们培育的‘金富175’亩产能达2万斤以上,而且果形大、肉质脆、精品率高。蓝莓番茄富含丰富的花青素,美容养颜的同时还可以缓解眼睛疲劳。”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坤说,“优质、多样、个性、安全一直是我们的育种方向。近年来,我们选育出很多适合市场的品种,以满足口感多样化和需求多样化,同时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展区内,一株小麦引得不少人围观。它就是新乡市农科院研发的网红品种“新麦58”。2023年,中农发种业集团以1618.88万元的高价竞拍下“新麦58”的经营权,一举打破了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的纪录。
“做面包、烘焙用的高筋面粉一直是我国小麦的短板,‘新麦58’是完全自主培育的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已经超过进口优质小麦,解决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优质小麦育种难题。”中农发种业集团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参加此次成果展的不仅有省内外知名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还有河南本土的种业雁阵企业。除了现场展示外,种业领域专家、学者们还将实地考察中原农谷和中原种业科技园,感受河南种业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