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歌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加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尤其是古典语文与古典学传统的研讨,有益于推进中西文化融合,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玲杰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契刻符号在河南,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编写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现今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河南……王玲杰细数河南在古典语文发展中的卓越贡献。
王玲杰说:“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强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近年来,中国古典学建设受到学术界关注,中原文化研究涉及的先秦诸子哲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诸多内容,均与此密切相关。河南学者辛勤耕耘,进行了积极研究与探索。
“尤其是2022年以来,我省推动实施河南兴文化工程,按照‘今、古、人、事、物、书’,即河南当代发展、重要历史文化、重要历史名人、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文化遗存、重要历史文献典籍6大研究板块,全面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王玲杰介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作为我省成立最早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着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推进理论创新,弘扬中原文化,建设国内一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重任。
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人文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王玲杰说:“我们衷心希望能为中国古典学的学术研究贡献新的思想资源,并为全面展示中华文明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