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还能这样上丨在行走中触摸黄河历史

2024年11月15日07:17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曹萍

  “一封家书抵万金,是心系人民的责任,是挂念至亲的担忧。2021年秋,面对极其严峻的防汛形势,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李才及抢险队员连续奋战在抢险一线,故事从这里开始……”近日,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治黄历史故事情景剧大赛上,一部《大河家书》让2023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张鑫热泪盈眶。

  如今,每每看到关于黄河的故事、听到关于黄河的消息,张鑫都会比以前更加关注、更有感触,这源于她暑假参加学校组织的“绿色守望”行走的思政课堂。

  张鑫是郑州人,从小在黄河边长大,黄河对她来说熟悉得有些平常。然而,经过这一次的活动,从嘉应观、黄河博物馆,到花园口,再到兰考东坝头,张鑫感觉自己真正走近了黄河,触摸到真正的黄河历史。

  一部嘉应观,半部治黄史。“嘉应观留下了很多治黄的历史记载。尤其是,我们在里面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治黄工程,比如新中国最有标志性的治黄灌溉渠人民胜利渠,打破了外国专家‘黄河不能治理’的论断。”张鑫回忆说。

  在嘉应观里,张鑫和同学们还有意外发现。“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首任‘河官’、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都曾在这里办公,而王化云还是我们学校的首任校长。”张鑫忽然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似乎自己与黄河治理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在兰考东坝头,同学们不仅领略了黄河的宏伟景象,更深入了解了曲折的黄河治理历史。2023级酒店管理专业的白宏恩回忆,站在黄河岸边,他仿佛与母亲河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那里是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弯,见证了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黄河变成了一条生态文明的‘幸福河’。”白宏恩说。

  行走在黄河岸边,同学们在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上,深切地了解了黄河的历史,感受到了治河的艰辛和不易,更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作为水利院校的学生,我们不仅要继承前人的智慧,也要勇于创新、开拓探索,为黄河的永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白宏恩说。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