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之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
11月15日,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5周年学术研讨会暨河南省甲骨文研究院揭牌仪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华作了题为“汉字为什么能够长期维持表意化特性”的报告。
“回望历史长河,中国、古埃及等的文字系统都曾以象形为起点。文字是为了表达、记录语言的,所以大部分文字越来越向语音方向发展,只有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相统一。目前,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作为官方文字使用的表意文字系统。”徐义华说。
他介绍,汉字的历史是一部书写方式的演变史。契刻印记、笔墨挥洒,每一种书写都承载着文化的厚重。文字的载体也丰富多样,从陶器、兽骨,到青铜器、玉石,再到竹木、丝帛,汉字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华文明的辉煌。
徐义华认为,汉字之所以能保持表意特性,得益于其独特的技术性构造和制度性支撑。汉字形音结合的形式,既满足了语音表达的需求,又降低了造字和使用的成本,使得汉字体系得以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汉字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伴随着一个稳定的中心文化体,它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周边文化的汇聚与融合。
“基于象形等早期图像创制出的汉字,在稳定的文化圈内具有极强的适用性。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汉字能够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形成了跨方言区的汉语书面语系统。这一特性,无疑是汉字表意特性的巨大优势,也是其能够跨越千年,保持强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徐义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