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陈艳辉是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来自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她的父亲陈二文也是当地的一名教师。2013年,陈艳辉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跟随父亲的脚步,回到家乡的乡村小学任教。2016年,陈艳辉又报名加入了当地送教上门的团队。
什么是送教上门?当地有一些6到15岁的残疾儿童,无法到学校读书上课,县里组织起一批教师,专门到这些孩子的家里,上门为他们讲课,辅导他们学习知识。陈艳辉主动参加了这项工作,她的父亲也会跟女儿一起为村里特殊的孩子们送去在家上课的课堂。每到休息日或者假期,陈艳辉和她的父亲陈二文,就会带上小黑板、骑上摩托车,穿行在乡道、田间,给孩子们送去读写、手工等不同的课程。8年多时间下来,他们总共骑行了数万公里。
8年骑行数万公里 为特殊儿童送教上门
秋天的一个周末,恰逢界首镇赶大集,早上7点多,集市上已经热闹起来,家住附近的陈艳辉跟父亲陈二文就准备出门了。在赶去给孩子们上课之前,陈艳辉还想到集市上给大家买点好吃的。
界首镇是陈艳辉的家乡,2013年,从南宁师范大学毕业后,她便选择回到这里,考取教师岗位,成了界首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
刚开始,陈艳辉的工作并不顺利。不少家长并不信任这个从城里回到乡村的年轻老师,对她的教学能力和对孩子们的耐心都不抱信心,甚至反对把孩子留在她负责的班级。
当时,陈艳辉的父亲陈二文也在同一所学校任教,他鼓励女儿陈艳辉用心去努力。从此,陈艳辉把学校当成了家,用最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陪伴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案。
陈艳辉的父亲 陈二文:她有一种拼劲,中午的休息时间她一般都不会休息,整天都会待在教室里,给那些学习稍微有困难的学生辅导,特别的认真。有时候都忘记了吃饭,都是我帮他把饭打到办公室。
陈艳辉的努力没有白费,不到一年时间,她所带的班级,成绩从过去的排名倒数成为了年级第一,她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在当地,有一些特殊的孩子因为身患残疾无法到学校上学读书,2016年,茶陵县组织起一批年轻的教师,送教上门,到这些孩子的家里为他们上课。得知这个消息,陈艳辉立刻报了名。
那时,陈艳辉的家里没有摩托车,她就走到镇上租摩托车下乡去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住得并不集中,远的有20公里,陈艳辉总是提前踩好点,记好路线,按时到达孩子们的家里。
父亲陈二文坚持拿出积蓄,买下一辆摩托车,送女儿陈艳辉下乡去上课。每个周末和假期,父女俩从清晨出发,到伴着夕阳回家,十多个乡村,一条条乡间小路,他们一走就是9年。
日子久了,许多村民都认识了这位上门给孩子们上课的年轻老师。冬季里天冷路滑,陈艳辉经常要走路进村。路上遇到村民,对方会坚持把她送到学生家中,甚至还有人等在学生家门口,要送她赶往下一家。
陈艳辉偶尔会用手机记录下进村上课的视频片段,分享到微信朋友圈里,这样的普通日常分享受到了不少好友的点赞和鼓励。
陈艳辉:我觉得也是幸福之路,每次坐在老爸摩托车后面,我都觉得很幸福。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特别开心,累并快乐着。
从文化到劳技 8年为22名学生“量身而教”
在陈艳辉的摩托车后备箱里装满了教具和书本。有的孩子喜欢读书认字,陈艳辉就带上新出的绘本;有的孩子喜欢动手操作,陈艳辉就自己煮好米饭,带上馅料,跟孩子一起制作包子点心,来一节现学现用的劳技课。8年来,累计22名特殊学生,陈艳辉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不一样的教学方案。
从怎么教、到教什么,陈艳辉一边接触孩子、了解孩子,一边不断摸索、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方法。可以说,她给孩子们送去的除了文化知识之外,还有生活中的常识和技能,更有这些家庭最期待的快乐和希望。
到12岁的谭宇涵家上课,陈艳辉需要20多分钟的车程。谭宇涵患有先天性脑积水,手术后头部和心脏都保留了分流管,无法到学校跟班就读。从他6岁开始,陈艳辉就到他的家里给他上课。时间久了,陈老师的摩托车声就像是谭宇涵的上课铃,他总会提前走出堂屋,朝着摩托车到来的方向迎接陈老师。
房间里这张不到一米高的小方桌,是谭宇涵学习时的课桌。这堂课,陈艳辉没有急着讲新知识,而是先让谭宇涵用拼图拼出动物模型,锻炼他的手指活动能力。这样的课堂,陈艳辉和谭宇涵一点一滴磨合了六年。
陈艳辉:刚开始那时候我叫他,他也不理我,然后我拿糖给他吃,他也不搭理我。我回去就查资料,应该怎么去跟这些孩子沟通,怎么教他们学习。
一个小时总是过得很快,课堂结束,陈艳辉拿下黑板、收拾教具,谭宇涵仍然把手放在本子上不愿下课。直到陈艳辉出门,他才起身告别。
紧接着,陈艳辉要赶去另一个学生陈小美的家中上课。陈小美的语言表达有障碍,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父母也都有残疾。尽管给陈小美上课不容易,但陈艳辉一直在坚持。
一进陈小美的家,陈艳辉就看到她正躺在床上看电视,于是,陈老师略带严厉地要求她先起床打扫卫生。
打扫完卫生,陈艳辉说今天上课要学习做紫菜包饭,陈小美立刻帮忙把食材拿到厨房,动手开始准备。
陈艳辉:点菜式学习,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需求,为他们制定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计划,不仅仅是学知识文化,还有康复技能。
在这堂劳技课上,陈小美按照陈艳辉教她的方法,先把米饭仔细地铺在紫菜上,再放上黄瓜条、火腿肠,涂上酱汁。当她把亲手卷好的紫菜包饭切好装盘之后,很开心地吃了起来。
送去课堂 陪伴成长 助力融入社会
陈艳辉是茶陵县送教上门老师中的一员,全县参与送教上门的学校有20多所。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其中,走进乡村,走进村民家里,为有困难的特殊家庭和孩子送去知识,带去课堂。8年来,在陈艳辉教过的特殊孩子中,有不少已经长大,超过了15岁。陈艳辉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帮助这些孩子创造多一些融入社会的可能。
午后,陈艳辉跟同校的老师李雪晴会合,一起到下一位学生家里上课。2020年,李雪晴来到界首镇中心小学,成为一名音乐老师。在与陈艳辉交流为特殊学生上课的情况之后,李雪晴想到,音乐或许能为这些孩子带去不一样的收获,于是她也加入进来。
茶陵县界首镇中心小学教师 李雪晴:每节课我会带一些小乐器,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想拿到小乐器来表演,所以我觉得他们对音乐还是很感兴趣的。我觉得音乐能给人带来快乐,我也希望能把这些快乐带给他们。
到了学生谭建朱家,陈艳辉先是熟练地带他去洗脸洗脚,然后帮他修剪了指甲。摆放好带过来的电子琴,两位老师的操作让很难保持安静的谭建朱乖乖坐在椅子上,期待着开始上课。
陈艳辉:我觉得老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就是责任与使命,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希望。如果我教这个孩子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或者是读书写字,就觉得相当于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这也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
陪伴这些特殊学生逐渐成长,让陈艳辉感觉到充实和成就感。她更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有一技之长,将来能够有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2022年,陈艳辉在一次会议中结识了株洲市残联副理事长黄小波。
一有机会,陈艳辉就邀请残联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特殊学生的家中,把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展示给更多爱心人士,也把他们渴望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梦想告诉大家。
株洲市残联副理事长 黄小波:集合社会更多的力量来协助她,通过她的送教加残疾人技能培训的项目,也可以影响到更多人,帮助更多的残疾孩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活出更加精彩美好的人生。
陈艳辉:有些事情只要你坚持去做,我觉得还是会成功的。用一句话是,你们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为你们服务是值得的。
传递温暖的“送教路” 照亮未来的“希望路”
陈艳辉说,最开始报名上门送教,其实,多少是有点自我证明意味的,说我不行,我就挑一件最难的事做给你们看。送着送着,给每个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方案,对每个村的路线如数家珍,满心装的都是孩子们,就顾不上想自己了。再后来,她又在这条骑行了8年的路上重新发现了那个家长搓着手等待、学生跳起来欢迎的自己,那个坐在老爸摩托车后座不愁刮风下雨的自己,那个幸福着学生们的快乐的自己。小时候自卑内向的女孩子成了更多孩子、更多家庭的温暖来源、希望之光。
爱是一道光,把他们的未来照亮。送教上门给残障儿童带来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有的孩子行动能力提高了,有的认知能力提升了,有的能够生活自理了,还有的随着年龄增长,有机会到学校上学了。目前,仅陈艳辉所在的湖南茶陵一个县,就有一百三十多名送教教师,把他们这些年所走过的送教之路加在一起,就是一条壮阔的乡村特教长征路。接下来,这条路还将坚定地向着尚未覆盖到的地方延伸,会有更多年轻的身影奔波在路上,传递温暖,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