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济钢集团老厂区,有两块牌子引人注目。一块是矿井标识牌,标注着“建井时间1966年,封井时间2024年6月”。另一块是公司新门牌,写着“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这里曾有360米深的矿井、30多公里的巷道,如今建起全球第一条空间行波管关键工序自动化装配试验线。近年来,济钢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主攻非钢产业,积极发展空天信息等新兴产业,成为我国首个全面退出钢铁产能的千万吨级钢企。
两块牌子,一块代表旧产能出清,一块象征新产能勃兴。两个场景,一个刻印旧模式,一个展现新技术。两相对比,折射出新质生产力在老厂区的勃勃生机。
转型不易,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落实改革决策,难以一蹴而就。我们先通过挖潜存续产业,让企业活下来,同时立足优势找到新主业,潜心技术攻关,才让企业重获新生。”
促改革、抓落实,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如何改得好、落得实,考验着每一个实干者的智慧与能力。
济钢的实践说明,破旧时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立新时聚焦目标、精准施策,有助于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破除旧藩篱,既要敢于动真格,自我加压不留后路;又要稳扎稳打,做好风险预判,留足安全冗余。熄灭座座高炉,济钢全面退出钢铁产能只用了9天。同时,企业并非一退了之,而是做好规划,挖掘存续产业潜力,短时间内将萨博汽车等副业打造为利润高地,支撑企业平稳“破旧”。
既大刀阔斧、一往无前,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胆子小,就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导致落实“能拖一天是一天”;步子太大,未三思便贸然行事,难免出现空档期、动荡期,令改革难以行稳致远。胆子大、步子稳,才能在革故和鼎新中平稳过渡。
寻找新方向,既要把握大局所需,又要立足自身所能。找准结合点,才能赢得竞争力。济钢企业管理者考察康养旅游、文化娱乐等多种产业后认为,“干实业才是我们的长处”。立足制造业基础、大量产业工人的优势,企业最终选择空天信息产业作为主业,实现了从地面到空间的跨界。
这一方法已被反复验证。我国在新材料领域存在技术缺口,吉林化纤在已有基础上不懈创新,建成高效率的原丝生产线和单线产能最大的碳化生产线;清洁能源潜力巨大,中国中车利用“铁路机车交流电机”试验平台,完成660千瓦风力发电机的试验和交付,不断布局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瞄准“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定位,贵州利用地质结构稳定、土地电力成本低等优势,成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
无论是企业转型还是地方发展,跳出本地看本地,改革才有方位感;拉长长板、贡献长板,落实才有价值增量。各地既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又因地制宜、施展所长,将在改革落实中激发更多发展潜能,塑造更多新动能新优势。
改革向纵深推进,每往前一步都不容易,要求我们用好方法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正需要改革促进派、实干家敢作善为,在实践中创造性抓好落实,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作者为本报总编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