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大要求。11月2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安阳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安阳文化遗产、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安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阳介绍,安阳市现有3619处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超过20万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738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分别达到7项、59项。特别是拥有殷墟、大运河(滑县段)两处世界遗产,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红旗渠申报世界遗产也在积极推进。按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要求,安阳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决守牢文化遗产的安全底线。
抓牢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的“硬杠杠”
“坚定不移把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作为项目建设的‘硬杠杠’,从源头防范工程建设损坏文物。”李晓阳说,安阳组建公安文物保护支队、文物执法大队,健全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文物公安双月会商等制度机制,尤其是聚焦世界遗产殷墟,重新修订殷墟保护条例,持续强化四级网格监管、群防群治体系,殷墟保护入选国家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数字化建设“活化”甲骨文
“实施甲骨文数字化建设,推进人机协同‘破译’和活化甲骨文,建设‘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上线‘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让甲骨文在数字空间得以传承。”李晓阳说。
安阳打造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实施文物保护单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成国内一流“空地一体”殷墟智慧安防工程,实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人机安全巡查常态化,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
年初震撼开馆的殷墟博物馆让安阳市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利用整体迈上了新台阶。
实施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工程,加强保护区周边治理和利用,洹河夜游、考古小镇等乘势崛起。建设大运河(滑县段)国家文化公园综合示范区,复活文化形态,传承运河文明。系统性推进安阳古城保护复兴,仓巷街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教育传承让非遗“增值再生”
截至目前,安阳市省级非遗阵地达到8个,非遗传承人570多位,非遗保护专家队伍100余名,非遗工坊30个;仅安阳古城特色街区非遗产品就超过200种。安阳推动非遗进景区、进街区、进校园,民俗展演、非遗体验、节庆旅游系列活动广泛开展,非遗项目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满足当代需求。
李晓阳表示,下一步,安阳将继续围绕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妥善处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升保护能力与加强交流互鉴的关系,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安阳力量。(范弘烨 赵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