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丨与高温、烟雾、焊花为伴 他用一把焊枪点亮青春弧光

2024年11月28日17:03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致敬大国工匠,勇当改革先锋。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劳模工匠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河南省总工会和河南省委网信办组织中央新闻网站和省级主流媒体编辑记者,深入企业、班组等基层一线,进行“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线下集中采访活动,挖掘省内劳模工匠先进人物积极投身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感人故事。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身穿阻燃服,眼戴护目镜,左手拿着防护面罩,右手紧握焊枪,专心致志地进行液压支架底座焊接工作,伴随着“刺刺”的焊接声,火花瞬间四处迸溅,不久之后,钢材表面便留下了一道约一指宽的完美焊缝。

11月26日,记者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焊接区采访,看到首席电焊工刘亚磊正在进行今天的焊接工作。

刘亚磊和同事在使用探伤仪。

自从拿起焊枪,刘亚磊就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从理论研究到技术突破,从自身成长到创新工作室成立,从业10余年来,他不断打破焊工这个工种的“天花板”,先后被评为河南国控集团大工匠、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职业敬业标兵、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等。

“当技术最棒的工人”

青春与高温、烟雾、焊花为伴

轰鸣的焊机声、喷溅四射的火花、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2011年,刘亚磊走进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一名电焊工学徒。

然而,对刚出学校的刘亚磊来说,电焊工并不如他想象得那么容易。“来到车间才发现在学校里学的都是皮毛,第一次焊接的时候人都是蒙的,别人抄起工具开始干了,我还不知道要做什么。”刘亚磊回忆道,那时自己便下定决心要好好钻研基础技能,“当工人,就当技术最棒的工人!”

为了尽快掌握焊接技术,他每天吃住在厂里,每天第一个到现场,虚心向师傅们求教,苦练基本功,干活从不挑肥拣瘦,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一项一项练,站、仰、蹲、趴,一招一式学。好工人没有不吃苦的,贪图安逸做不了技工,更做不了焊接技工。电焊工属于煤机行业最艰苦的工种,车间噪声大、温度高,夏天的时候,温度有时到45摄氏度以上,有时焊接活件需要加温才能施焊,温度更是达到200多摄氏度,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而且为了保证质量、工期,往往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时常,滚烫的焊渣从衣领、袖口、裤腿飞溅到皮肤上,经常是旧伤还没好,又落下了新伤。“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应该踏踏实实、努力把这份工作做好。”哪怕经常被电焊弧光打伤,眼睛只能半睁半闭,哪怕被电焊烟尘呛得夜里不停咳嗽难以入睡,都不能改变刘亚磊对电焊的热爱,都不能使他放弃对焊接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为刘亚磊带来了焊接技能的不断提升。

“好焊工是焊丝喂出来的,没有什么好方法,就是日积月累地练。”刘亚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他一项项地练;站立、仰卧、蹲踞、匍匐,他一招一式地学。由于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阻燃服,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加上长时间手握焊枪,刘亚磊的手指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不到半年时间,他成为车间的焊接主力,同时,他也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激情,磨炼了意志。

刘亚磊在进行焊接工作。

“同期进厂的工友好多吃不了这份苦,纷纷转行了。”刘亚磊表示,每当这时,他总会想起师傅们的教诲:“好工人没有不吃苦的,贪图安逸做不了技工,更做不了焊接技工。”

凭着这股韧劲,刘亚磊淬炼了迎难而上的品格,磨砺了精益求精的匠心,从一名电焊工学徒成长为焊接主力,并在各种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公司“首席电焊工”。

2012年,为了平煤机装备公司获得国际订单,刘亚磊自告奋勇取得首批“国际焊工”资质证书,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改进焊接工艺,探求最优化焊接方法,对焊枪的使用角度、焊接的电流强度、施焊的方法仔细揣摩,根据工件种类和样式,采用“分中退焊法”,有效控制了焊接变形量,提高了效率,并在公司得到了推广。他还采用“跳焊法”控制焊接温度,在满足焊缝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产品加热次数,每天能减少活件上炉加热次数1次,节约用电200度、天然气200立方米,每年能为公司节约近50万元。

“越有难度,就越想试一试”

焊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浪漫”

几年前,公司与德国DBT等国内外煤机巨头同台竞技,获得德国鲁尔集团7架世界高端液压支架样机订单,这批样机不仅要全部符合欧洲标准,还要满足2000多项鲁尔内部标准。然而,这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

“越有难度,就越想试一试。”刘亚磊表示,德国在几百年的采煤史上从来没有用过中国的一颗螺丝钉,他带领团队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写世界煤机高端市场不用中国产品的历史。

自此,刘亚磊便一直沉浸在弥漫的烟尘和飞溅的焊花中,每天连班作业,研究欧洲标准、查阅国内外资料,反复进行尝试、摸索焊接参数,通过上千次试验,终于成功破解了技术难题,并一次性通过目视检测、磁粉和超声波探伤检验,完全符合欧洲和鲁尔集团标准,获得德国监造的高度认可。公司也如期获得价值近4亿元的世界高端液压支架订单,极大推动了中国煤机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焊花的璀璨星光挺直了中国产业工人的脊梁,也使刘亚磊更加喜欢上了这焊花飞溅、弧光闪烁的灿烂场景。后来,刘亚磊主动请缨,接手中国神华集团8.8米超大采高支架样机焊接工作,他和组员们每天吃住在现场,熬红了双眼、蹲麻了双腿,攻克了多个难题,最终比以往少用近一半的工期,交出了一次探伤合格率100%的完美作品,获得了煤矿机电领域专家、同行的交口称赞,也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

“每当想起中国的焊接工人用匠心制造的产品搭乘中欧国际货运专列,挺进国际高端市场,实现了几代中国煤机产业工人共同的梦想,我和工友们都倍感骄傲和自豪。”刘亚磊表示,自己也在火光四射的焊花中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浪漫”。

“我的青春就像一根焊丝,在有限的长度里,在打造的焊接精品里,能够奉献一丝丝光和热,才是我奋斗的乐趣,追求的动力。”刘亚磊说。

“为下一代铺好路”

用创新点亮未来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是推动行业前行的关键。”作为一线技术工人,刘亚磊在工作中能时刻感受到我国制造业正在不断升级,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统一焊接培训标准,统一实操手法,抓住技能教学四个环节……工作期间,刘亚磊会毫不吝啬地将工作经验、焊接技巧与其他新入职的焊工分享,通过反复操作示范,手把手校正,将他所知所学“倾囊相授”。

不仅如此,他还注重实践培训,通过参加省市技能大赛等方式,在一线员工中营造出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2019年,借助公司对于劳模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扶持,以刘亚磊名字命名的“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专门负责焊接领域的工艺研发和创新攻关。在刘亚磊的带动下,该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28个技术创新攻关项目,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

此外,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刘亚磊积极响应省委“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号召,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技能人才培训136次,先后有69人取得中高级焊工证书,踏上了技能成才的快车道。

“刘师傅在工作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焊得不到位的地方,刘师傅会批评并监督我们改正,力求我们每一条焊缝都做到完美。在生活上,刘师傅也很热心,经常跟我们谈心,像老大哥一样。”跟随刘亚磊近9年,目前任焊接机器人班组长的同事刘继振说。

如今,刘亚磊带领工作室先后多次高质量完成了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高端液压支架焊接任务,并在煤机行业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方面深耕,为打造新质生产力贡献自己的才华。

“来时的路不好走,我也要为下一代铺好路,只要年轻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刘亚磊表示,今后,他将始终以感恩之心回馈企业和社会,当好企业改革发展的铺路石,为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年轻技工,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产业工人。

编辑:谭敏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