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博里的中国丨流转千年的神秘货币

2024年12月01日08:07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杨国忠进奉银铤

所处年代:唐代

器物规格:长32厘米,宽5.4厘米,重约2.05千克

出土地点:洛阳隋唐宫城北郊

馆藏单位:河南博物院

  □本报记者 杜军

  “杨国忠进奉银铤于1970年出土于洛阳隋唐宫城北郊,是一种用白银铸造而成的银铤。这件银铤由于体积庞大,不是用来随身携带的,而是用来贮藏的。”11月26日,在河南博物院展厅,讲解员马文笛声情并茂的介绍,引来诸多游客频频点头。

  自唐以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被国家储备、民间窖藏,甚至作为上供、进奉的礼品,大多錾有铭文、标记。到了宋代,渐次演变为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是民间税收的一种交纳“凭据”。据考古发现,目前,国内发现的唐代银铤还有四个,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北郊第一砖瓦厂。这些银铤均为开元、天宝遗物,究其出现的原因,应与唐玄宗、杨国忠本人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施行的制度以及“安史之乱”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

  据记者观察,杨国忠进奉银铤呈长条形,上端弧形,下端直边。正面錾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背面上部錾刻“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下部从右至左錾刻“专知官监太守宁远将军守左司御率府副率,充横野军营田等,使赐紫金鱼袋郭子昂,天宝十二载十二月日”。

  从银铤上的刻字可以看出,这批官银是作为采市银使兼文部尚书的杨国忠进献给唐玄宗的税银。银子来源为安边郡,一铤市值五十两,由郭子昂在天宝十二年十二月收集。

  由于开元盛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唐玄宗一直沉溺于盛世享乐之中,生活日益奢靡,对于金银等贵重金属也越来越贪婪。杨国忠通过赋税改革,变本加厉地进行搜刮,要求将地方向中央进贡的各种重物都折为轻货,以充国库。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官员投其所好,以至于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进奉金银物品。

  马文笛告诉记者,该银铤长32厘米,宽5.4厘米,重约2.05千克,不同于以往发现的各地直接进奉给皇帝的金银器,它是通过进献给杨国忠后,再进献给唐玄宗,这也证实了史书上记载的杨国忠不断通过改革赋税的方式来为皇帝敛财的事实。但正是在国家富庶、仓库盈满之时,“安史之乱”却突然爆发了,玄宗仓促避祸蜀地,国库中的大量宝物被遗留下来。此后,国库又被焚,大量财物或流散民间,或被叛军掠走,或被埋入地下。

  “从这件文物里,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比如杨国忠的官职,这上面写的是‘文部尚书’,我刚才听讲解才知道这个职位就是常说的‘吏部尚书’,是杨国忠担任此职位时修改的。”游客刘朝阳一边拍照一边说。

  杨国忠进奉银铤所载杨国忠的官职、显示的时间等内容皆与史料记载相符合,所刻铭文真实地传递了当时的社会信息。“这枚银铤从一个侧面向世人揭示和见证了天宝年间的历史,为我们了解和探讨唐代的社会和政治、经济、军事等相应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马文笛说。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