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结合区域商都文化特色,通过完善“共享法庭”“三调联动”机制和嵌入多行业调解组织等,推出“商和管成”多元解纷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止步在诉外。2024年1月至10月,管城区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了25.41%,民事一审收案同比下降23.25%。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图①:管城区法院院长郭晓堃(中)调研火车站“无诉商圈”工作。 李甜田 摄
图②:管城区法院干警在火车站商圈提供法律咨询。 徐晓艳 摄
图③:河南省钢铁贸易商会诉调对接工作室内,管城区法院法官和调解员一起调解纠纷。 叶曼 摄
图④:管城区法院法官在某村解决纠纷。 徐晓艳 摄
图⑤:管城区法院法官到南曹乡蔬菜大棚走访农户。 徐晓艳 摄
图⑥:管城区法院法官围绕“共享法庭”编排快板为社区群众表演。马恪 摄
图⑦:管城区法院人民调解员成功化解一起纠纷。 曲茜 摄
共享法庭 诉前诉中“全线”解纷
“‘共享法庭’在身边,小事也能问法官。”受益于“共享法庭”的张某感慨地说,“一部手机就帮我们解决了纠纷,真的太方便了!”
“法官,我们在调解中遇到一些专业法律问题,需要您的指导。”2024年6月,郑州市代书胡同社区“共享法庭”调解员郭彦在调解张某和邻居因楼上下水道漏水引起的邻里纠纷时,向入驻“共享法庭”的法官王文霞寻求帮助。
王文霞指导调解员通过电脑进入“智慧矛调系统”,点击“视频调解”的“邀请专家”,选择“共享法庭”法官作为指导调解专家。双方当事人则在家通过手机与调解员、法官进行连线。
在“共享法庭”视频连线中,王文霞详细了解了案情,向当事人释明法律规定,并且与调解员一起耐心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管城区法院依托信息化建设成果,以“不增编、不建房、快落实、广覆盖”为原则,充分发挥法院专业优势和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通过打造“共享法庭”,将司法服务的载体和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让群众真正享受到足不出户化解纠纷的便利。
2024年7月,在管城区某商铺做生意的杨某欲加装空调,却发现自家房屋外墙安装空调外机的地方,已被郑州某琴行有限公司的3个空调外机占用。后杨某多次要求琴行移除外机及支架,但琴行却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拆除。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杨某遂将郑州某琴行有限公司诉至管城区法院。
管城区法院法官翻阅卷宗并详细了解案情,认为案件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具备调解的基础和可能。考虑到该案件当事人诉求的特殊性,如果能够成功调解,就能让当事人尽快解决纠纷,管城区法院法官于是联系驻区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共享法庭”的调解员共同参与案件调解。
法官、调解员联系属地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物业公司共同调解。起初,当事人双方情绪比较激动,互不相让:杨某要求抓紧拆除,而琴行则认为空调所占用位置为公共区域。见此情形,法官和调解员分别与当事人耐心沟通,法官从法理入手,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讲解,分析双方存在的问题;调解员从情理入手,讲解相邻关系法律规定,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经过几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琴行同意将自家空调外机拆除并更换位置,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帮被告选择合适安装的位置。
管城区法院以“共享法庭”为纽带,采用“法院﹢社区﹢物业”的方式化解了这起相邻关系纠纷,使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
“共享法庭全覆盖,满足群众新期待……”2024年6月4日,管城区法院精心编排的快板,在代书胡同社区的代书戏苑上演,台上竹板声声,台下掌声阵阵。“我们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共享法庭’的受众面和影响力,让‘共享法庭’的理念深入人心。”管城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张延恒介绍。
据了解,管城区法院搭建党委领导下的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共享法庭”,以“1名庭务主任﹢1名调解员﹢1名联络法官﹢1名执行员”团队模式运行,优势在于共享调解资源,将人民调解和法院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诉后调解履行以及线上司法确认有机结合,搭建线上线下“诉前—诉中—诉后”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2024年4月,“共享法庭”在管城区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北下街和西大街街道、代书胡同和新华社区等地进行试点运行,目前已在辖区全面展开。自2024年试点运行以来,管城区法院开展“共享法庭”操作技能培训5场,入驻法官参与指导调解37次,调解物业服务合同、相邻权、婚姻家庭等各类纠纷527件,化解成功144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区”。
“三调联动” 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为了使矛盾纠纷能在源头得以化解,管城区法院向前延伸职能,在商圈设立调解工作室,由法官指导网格员调解纠纷,打造火车站“无诉商圈”,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横向加强部门联动,构建“警调、信调、诉调”三调联动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警前、访前”,助力辖区平安建设。
河南杞县的商户陈某6年前在郑州火车站商圈某商场进货,但在支付货款后,对方仅提供部分货物便不再供货。陈某多次往返杞县、郑州两地催要货物或要求退款,但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推脱。
商圈的网格员得知情况后,将双方引导至“无诉商圈”调解室,由调解员蔡玉林组织调解,并最终调解成功。“商场门口的调解室真方便,没想到6年前的货款竟还能给要回来。”陈某对调解员表达谢意。
据了解,管城区南关街街道办事处所辖银基商贸城、天荣服装城、锦荣商贸城等七大市场组成了郑州有名的“临火车站商圈”,1万余名商户在此经营,买卖合同、劳动争议、房屋租赁等各类纠纷层出不穷。南关街办事处临火车站商圈调解工作室的设立,为商圈提供了普法宣传、诉调对接、诉讼指引等纠纷化解服务和公共法律服务,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以来,“无诉商圈”调解室化解非诉纠纷480余件、法院分流并成功调解180件,所属的南关街办事处万人成讼率为71.64,较2023年同期下降42%。“有纠纷先找调解工作室”成了临火车站周边商户的口头禅。
“在社区找共享法庭,在商圈找调解室。”管城区法院副院长常青说,“此外我们还有‘三调联动’对接工作室,方便群众及时表达诉求,促使矛盾就地化解、问题及时解决。”
2024年春节前夕,火车站商圈某商场内,多名工人围在一家商铺大声喊着:“不给工钱,我们不会走的!”“快把我们的工资发了,我们要拿钱回家过年!”在场工人言语激烈、情绪激动,眼看矛盾即将升级。
“大家别着急,有什么事咱们慢慢说,我们一起帮忙想办法。”管城区法院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稳定工人情绪。南关街街道办事处、商圈派出所、市场管理方迅速响应“三调联动”机制,派员到达现场。随着法官、人民调解员、民警、办事处工作人员的介入和疏导,工人们的情绪渐渐趋于平静,现场紧张的局面得到控制。原来,工人们为这家店铺进行装修后,店主尚未结清劳务费,除讨薪现场的工人外,还有数名已返乡的工人未讨回劳务费。在摸清欠薪情况后,法官和调解员现场展开调解,并电话联系到店主和返乡工人,指导他们通过移动设备上传证据、线上协商还款方案,最终成功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完成了司法确认。
因案施策 行业纠纷专业化解
行业问题行业解、专业纠纷专业调。管城区法院因案施策,加强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坚持“走出去”指导和支持人民调解员、行业调解员等解纷力量,借助其行业专业优势化解纠纷。
“有‘商和管家’高效解纷,我们解决物业纠纷省时省力更省心。”河南正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法务韦梦雪高兴地说。
据介绍,近年来,住宅小区物业纠纷日益增多,成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为促进物业纠纷源头化解,2023年5月,管城区法院邀请辖区部分物业公司代表,召开物业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座谈会,通报了物业服务合同案件的情况,并就物业收费困难以及物业服务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2024年8月,在多次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商和管家”物业纠纷调解室应运而生。该调解室设立在管城区平安建设促进中心,管城区法院和平安建设促进中心指派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专门负责物业纠纷调解和相关法律宣传工作。
“小区道路堵塞,卫生脏乱差,我真的不想交物业费。”业主张某说。原来,2024年9月,郑州某物业公司因物业费问题与业主张某产生纠纷,双方找到“商和管家”物业纠纷调解室寻求帮助。
接到案件后,调解员张春菊通过查阅卷宗、并多次线上沟通当事人了解到,该业主因小区物业基础设施维修不到位、物业工作人员对业主反映问题回复不及时等问题拒缴物业费。随后,调解员联系双方当事人到“商和管家”物业纠纷调解室进行面对面调解。
调解过程中,张春菊积极疏导双方的情绪,从情、理、法多角度做双方思想工作,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从物业和业主“相互理解,共同获益”的角度为双方分析利弊、提出建议,并制定了合理的调解方案。随后物业公司整改相关问题,优化了服务细节,业主全额缴纳了物业费。
管城区法院充分发挥调解示范效应,以个案的示范处理带动批量纠纷的高效解决。“商和管家”物业纠纷调解室自成立以来,指派专人调解纠纷857件,成功化解358件,督促业主缴纳物业费36.4万元。2024年1月至10月,管城区法院受理物业纠纷诉讼128件,较同期下降63.11%。
在劳动争议领域,管城区法院主动与区总工会、人社局、工商业联合会、劳动仲裁委加强沟通联络,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建立不予受理会商机制,推动落实仲裁裁决出具前沟通前置,打造劳动争议融合仲裁的多元化解机制。2024年以来,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共化解劳动争议案件524件,同比上升150.74%;法院新收劳动争议案件992件,较2023年同期下降16.56%。
探索“赋强公证”在纠纷化解中的应用,管城区法院与郑州市商都公证处积极对接,采用“赋强公证”的方式,对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以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一揽子化解纠纷。2024年以来,商都公证处以“赋强公证”的方式结案107件。
在专业化特色调解方面,管城区法院指导豫宛商会、河南省钢铁贸易商会、河南省标识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协会等设立5个专业化特色调解室,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促进纠纷高效化解。自对接专业化特色调解室以来,法院分流纠纷2197件,化解成功1385件,化解成功率达63.04%。
作为郑州市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审判法院之一,管城区法院持续探索知识产权领域纠纷的多元化解新模式,与郑州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召开知识产权纠纷百日化解动员大会,开展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员培训,旨在建强调解队伍、提升专业解纷能力。2024年以来,管城区法院调解分流知识产权纠纷1149件,经专业调解团队释法解纷后,部分纠纷以自行和解、撤回申请和诉前调解等方式得到化解。2024年以来,管城区法院受理知识产权纠纷1284件,较2023年同期下降49.8%。
“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将‘如我在诉’的意识融入解纷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实现实质性化解纠纷。”管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晓堃说。
如今,“商和管成”已成为管城区法院打造多元解纷机制的一张靓丽名片,它是管城区法院在新征程上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是管城区法院人在新时代背景下司法为民的坚定决心。管城区法院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切实担负起司法为民的职责使命,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