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共富 “一路生花”

2024年12月13日08:0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五头镇尚庄村机械采收红薯。武国栋 摄

汉关街道大章社区居民在赶制布包。本报记者 王雪娜 摄

石寺镇磨窝村村民在菌菇种植基地摘香菇。本报记者 王雪娜 摄

新安县广袤田野点亮致富新希望。本报记者 王雪娜 摄

新安县5G数字辣椒示范基地。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陈学桦 王雪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党建+产业”,擦亮乡村振兴致富新名片。自“五星”支部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新安县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集中连片发展乡村产业为核心,以强化组织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丰富服务载体为抓手,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因地制宜布局红樱桃、红辣椒、优质中药材、优质林果、优质食用菌“两红三优”特色种植产业。

  截至目前,全县特色产业总规模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综合收益达32亿元。创新实践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务实举措,不仅为新安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生动注解,也带给人们诸多启发。

  场景一

  村民再就业,务工挣工资,年底拿分红

  “租地有租金,来合作社务工挣工资,年底还能分红。”12月8日,在石寺镇磨窝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采摘香菇。对于54岁的郭现伟来说,能在家门口找到又赚工资、又能得分红的工作,他干劲满满。

  郭现伟所说的“合作社”,是今年该村党支部探索成立的磨窝青禾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后,我们引进了专业种植公司,以技术、资金入股,年底享受分红。”磨窝村党支部书记杨艳涛介绍。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方式,既占用劳力,也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如何让群众、集体、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多条心”凝聚成“一条心”,是磨窝村“头雁”杨艳涛多年的心病。

  作为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破题之举,在学习山东烟台等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验之后,新安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试点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构建村集体与农民群众之间新的经济联结纽带,推动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理念让杨艳涛有了方向。“逐户走访,向群众讲解相关政策,听取各方意见建议,9月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杨艳涛说,目前全村有40余户群众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

  他告诉记者,磨窝村通过“合作社+企业+群众”形式,已流转土地310亩,分别种植中药材白芷和羊肚菌。羊肚菌和白芷将分别于明年4月和10月采收,预计将带来经济效益40余万元。

  场景二

  “干好乡村的事,离不开四个字:因地制宜”

  “干好乡村的事,秘诀是因地制宜。”这是五头镇尚庄村党支部书记武国栋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付诸实践的“行动指南”。

  村里的红薯大规模机械采收,统一运输、分拣、储藏……各个环节结合紧密、井然有序。搁在以前,这些情形在村里很难看到。尚庄村为有机质含量高的红土地,适宜种植红薯,而分散种植方式难以形成规模,村民收入也难以提高。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武国栋一直想改变村里产业落后的面貌。在他看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入股的可以是土地、资金,也可以是农机,村民有更多选择。加入合作社后,既能通过务工赚钱,还能在年底拿入股分红,增加收入。

  “过去,村民们收地租是拿‘基本工资’,现在土地、劳动力都入股,相当于多一份‘绩效’。”武国栋说,村党支部一方面鼓励党员先加入合作社,另一方面利用部分村民入股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随后,15万元股金、300余亩土地及大型拖拉机、旋耕机、采收机、农用车、闲置房屋等,成为合作社的首批入股资产,125家农户成为合作社的成员。“这些物资会根据价值折算为相应的股份,作为年底分红的重要依据。”武国栋说。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好不好?用数据来说话。武国栋说,今年红薯亩产在2500—3500公斤,亩均净收入2000—3000元。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管理,依靠优良的品质、稳定的产量,尚庄板栗香薯一上市就备受青睐,明年的订单也已商定。

  距红薯田不远处,是尚庄村利用闲置房屋正在建设的红薯深加工车间。“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合作社吸纳经营主体联手运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精品鲜薯和红薯淀粉、粉条、薯干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带动集体群众双增收。”武国栋说。

  场景三

  巧借文创“东风”“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世客会在洛阳举办期间,我们设计的帆布包热销。不少客家老乡感慨:‘常来新安,自然心安’,一看到这句话,想家的感情就具象化。”在新安县汉关街道大章社区,提起“豫见汉关”手工包文创产品,党支部书记介新蕾满脸自豪。

  在社区加工车间,居民们正在赶制一批布包。介新蕾告诉记者,社区今年9月份成立和美大章合作社,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制作文创包、公文包等,将社区妇女的“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

  产业兴则乡村兴。除了依托资源优势,研发文创产品外,大章社区还发展文玩核桃产业和高标准蔬菜大棚,打造集采摘与研学于一体的近郊游项目。如今,社区正在建立直播中心,建成之后,社区的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将在“云端”亮相。

  “林庄社区流转土地600亩,进行粮药间作探索,种植丹参、白术、玄参等中药材,预计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万元;火虫驿社区吸收15户群众入社种植露天应季蔬菜,由合作社对产品价格、包装、销售等进行统一管理……”汉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博介绍,依托“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通过对接龙头企业、谋划建立销售渠道、建立入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实现党群共富。

  党建引领“布局成势”,乡村振兴“子落棋活”。新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该县还将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思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的重大要求落到实处,以高质量党建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