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芳丨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贡献河南力量

2024年12月14日12:49

来源:河南日报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重大创新观点,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随着国家实力的稳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与日俱增,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迫在眉睫。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域特色鲜明,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等博大精深,古典文学、历史、哲学、戏曲、民俗、饮食等,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供了丰富的一手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建构河南贡献的中国形象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显著。河南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载体。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入挖掘。构建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世界传播体系,提高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能力和效果,促进彼此的理解和认同。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尊重和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性,深入开展国际人文交流,通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艺术节,吸引更多海外学者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化发展智慧。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叙事是提升文化传播力的主要方式,也是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建立与之对应的文化尤为迫切。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论研究与当代阐释,突出学理支撑,构建起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中国文化核心理论学说。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在世界文化圈层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独特性与普适性,贡献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鲜明中国价值的中国方案。

  注重内容创新、话语形式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和时代要求,采取独辟蹊径的平民化视角和乡土叙事,加强情感设计,巧妙融入河南地域风土人情和历史故事,创新表达元素,用中原文化的符号和印迹强化国家形象的河南塑造,充分发挥“自塑”功能,增强中国声音、中国形象的触达能力。

  探究河南贡献的发展模式

  持续强化河南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河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通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神阐释、汉字文化、姓氏文化等等,将其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河南风格的故事和叙事,以此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据一半,洛阳、郑州、安阳、开封4座城市入围,坚持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系统性保护,强化以殷商文明、唐宋文化为代表的古都文化研究和建设,河南责无旁贷。

  研究推广河南优秀传统文化。要充分认识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进一步做好通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非遗文化的抢救保护。发挥长板效应,利用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平台优势作用,加大对以文学、历史、哲学、戏曲、书法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创作和研究的扶持力度,激励以河南本土文化为基础的文艺作品创作,在高原上起高峰。擦亮“中原学”和“黄河文化”品牌,聘请网络名人专题推介河南优秀传统文化,制作推广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短视频,持续开展传统文化品牌建设与提升工程,传播河南好声音。

  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在厚重河南文化书写与研究中探索文旅融合迭代升级新业态,持续关注包公、张伯行、焦裕禄等为代表的清廉文化建设和研究,深入开展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文化和中医文化产业研究,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黄河故事、黄河精神的保护、研究和阐释,延续冯友兰、邓拓、姚雪垠等全国著名文史学者的治学与创作传统,研究以常香玉、马可、樊粹庭为代表的艺术家工匠精神和剧作家爱国情怀,做好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推进河南文化外译工程,搭建国际传播交流平台,加大对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度,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共生和文明互鉴。

  寻求河南贡献的学术支持

  发挥好人文社会学科优势。寻找特色优势方向,发挥河南文化名家和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持续推出新成果,回答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之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之问。

  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参与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聚焦中原文学、中原书画、中原戏曲、中原音乐等中原学派文化实践,突出文化特色与地域特色,探求以少林、豫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时尚化、青春化的科学路径,探索地域文化、非遗文化在当代繁荣发展的法宝。以文化为基,以科技为媒,加强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用科技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有组织地开展好科研工作。利用科技与考古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对人文始祖的系列探源工程,打造以殷商文明为基础的中原文明研究基地。深入开展孔孟儒学、老庄哲学推广研究,建构“儒学有孔孟哲学有老庄”的中国古典学研究规划。关注杜甫、白居易、韩愈等文学家的世界文学地位和当代人文关怀,在延续中原文脉的历史传承中铸牢中华优秀文化之根。在中国与世界频繁对话的今天,重新认识河南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位置,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作出更大河南贡献。

  作者简介:徐芳芳,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河南日报》2024年11月29日 第06版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