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2024年12月16日13:45

来源:大河网

  作者:刘妍妍 | 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

  引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河南省持续实施“十大战略”,奋发有为开拓新局,其中一条重要战略就是持续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一、新型城镇化特征

  传统城镇化过度强调土地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以提高城市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是一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传统城镇化发展的种种弊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四步同化,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三是优化布局,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优势地区优质资源要素加快外溢,释放动能、减少虹吸、增强对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带动力。四是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五是文化传承,深入挖掘本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特质,积极推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发展。

  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01发展现状

  (1)城镇化率稳步提升

  2023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08%,比2014年提高12.8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2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全国2.47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由2014年的10.55个百分点缩小到8.08个百分点。2017年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乡村常住人口,河南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逐步增强,人口集聚效应明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

  (2)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22年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为3521平方公里,比2014年增加1146平方公里,增长48.25%。燃气普及率为98.2%,比2014年增加14.4%,增长17.18%。道路长度为19532千米,比2014年增加7905千米,增长67.99%。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141908公顷,比2014年增加50913,增长55.95%。公园个数为681个,比2014年增加375个,增长122.55%。

  (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城镇化集聚了资本、技术和人才,促进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5360.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175.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5396.98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28.82%、23.87%、145.40%。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9:51.2:36.9,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1:37.5:53.4,全省三次产业由“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变。

  (4)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收入稳步提升。2023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3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90.72%、69.96%、101.21%。城市落户更加便捷。河南省先后印发出台了《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根据河南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为77.6岁,较2010年“六人普”的74.6岁提高了3岁。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9年,较2010年“六人普”的8.95年提高了0.84年。

  02问题分析

  (1)区域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各城市之间协同发展尚未形成,不同地区之间的城镇化水平有一定的差异。从河南省城市分布区位分析,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省辖市城镇化率较高,如郑州、洛阳、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地。相比较而言,豫东、豫南地区的商丘、南阳、信阳、周口、驻马店以及濮阳等省辖市城镇化率较低。全省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各地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阻碍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推进效率。

  (2)城镇化发展滞后

  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08%,低于全国城镇化率平均值66.16%,河南仍有近一半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作用不够明显,城乡收入水平依旧差距大。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15岁以上常住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79年,低于全国9.91年的平均水平。流出到外省的人口达1610万人,是全国净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

  (3)基础设施配置不足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河南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农村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医疗设施布局配置不均衡。教育生师比除小学阶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初中阶段、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生态环境水平有待提升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河南省能源生产、消费依然以煤炭为主,碳排放基础量居高不下,节能降碳压力大、任务重。此外,新型城镇化所倡导的绿色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

  01建设完善的城镇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从河南省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少的基本省情出发,发挥中心城市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选择地发展重点乡镇,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对于城镇化水平高的城市应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更多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空间,对于城镇化水平低的城市应着重提升水平、挖掘潜力。

  02积极推进县域人口就地城镇化

  河南作为中部地区传统农业大省,具有县城数量多、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特点,而“就地就近城镇化”所对应的财政支出成本最低。因此,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是河南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县城在实现推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的载体功能,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人、地、钱”挂钩机制,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积极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03打造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

  河南应加强郑州中心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在交通、电、邮等基础设施体系的互联互通,扩大都市圈内文教卫体等资源的共享。促进郑州、洛阳都市圈协调联动,夯实两大增长极协同发展,推动郑州与洛阳、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融合发展,共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共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04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国家战略初步实施,未来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应有更高的站位、更系统的思维。统筹谋划生态环境建设顶层设计,根据各地区的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生态优先发展地区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和工程,改善生态环境,重点开发地区应承担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的双重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梯次有序推进各地区生态环境治理。

  结语: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此,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