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通讯员 潘贵安 段盛男
去年供暖季还抱怨连连的杨爱珍,今年却在朋友圈“高调”为供暖点赞。
杨爱珍是南乐县西湖御景小区10号楼的住户。12月23日,记者刚敲开杨爱珍的家门,一股暖意就扑面而来;再一看悬挂的温度计,数值达到24℃。“今年家里确实暖和,我放心把老人接过来一起住了。”杨爱珍说,去年冬天,家里温度不高且供暖时断时续,今年明显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群众的“小确幸”,背后是南乐县深入推进集中供暖改革的动真碰硬。
据介绍,近年来,南乐县投资建设供暖基础设施,但因受生物质燃料价格上涨影响难以为继;后转用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余热作为热源,又受垃圾数量不稳定及天气影响,出现热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供暖延迟、间歇供暖、温度不达标、服务不到位……如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今年以来,南乐县按照“党委主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方受益”的原则,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打造“地热为主、一网多源”的多元化供暖模式。
走进位于南乐县城区昌意路的地热能源站,各种罐体、电气设备林立,管线交叉。据濮阳市新星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葛万真介绍,通过钻凿地热井,从地下1500米至3000米深度抽上来的热水,经过供热站、中继泵站、管网等,将地热水热量送至居民身边。“地热水循环一圈,释放热量后100%返回地下,实现‘取暖不取水’,清洁能源持续利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葛万真说。
南乐县地热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埋藏浅、易回灌、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在科学分析研判后,南乐县委、县政府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与濮阳新星签订协议共建地热供暖项目,在原来供热面积只有8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新钻凿大型地热井19口,建设大型地热站2座、中继泵站3座,新建供热管网36公里。
现在,采用“地热为主、生物质能源为辅”的模式,南乐县城区总供暖面积达376万平方米,覆盖小区39个,占已入住小区的86%,3.8万户15万居民享受到高品质的供暖服务。
“以南乐县城区测算,相较传统供暖模式,地热供暖的每个采暖季可节约政府财政补贴1000余万元,节省标准煤26625吨,减排二氧化碳69108吨、二氧化硫9.7吨、氮氧化物13.9吨。”据南乐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使用地热供暖,能源供给实现由“黑色”向“绿色”转变,群众实现温暖过冬,财政不再需要补贴热力公司,相反还能通过第三方租赁使用等方式实现财政收入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
在“供得上”之后,南乐县将“供得好”作为目标,坚持“从源头到末端”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联动服务:建设地热站集中监控中心,确保供热安全稳定运行;创新供热服务网格化管理,配备“供热管家”为居民提供“点对点”精细化服务;线上线下多点发力,持续畅通群众反映渠道……
南乐县天玺一品小区是今年新交付的小区,居民李为宾说:“我们的房子刚装修好没多长时间,本来不打算住的,看到供暖效果这么好,赶紧搬了进来。家里暖洋洋的,心也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