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17:30,十九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集体采访活动,邀请教育领域代表谈“教育综合改革”。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志怀(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南援疆干部)等教育领域党代表参加此次集中采访活动。
刘炯天:双一流建设名单不是拿来做排位的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郑州大学的党代表刘炯天,非常高兴参加党代会,并在这里跟大家见面。郑州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和省级政府共建的第一所高校,也是原来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前不久也很荣幸地入选了双一流建设高校。我想,在这里给郑州大学做一个介绍,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有机会到郑大访问。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前不久教育部等部委发布了双一流建设的名单,这份名单引起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我想请问在座的高等教育的代表,请问对这份名单您怎么看?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
我从我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这么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我想这个名单就是这个部署的直接体现。十九大报告里面,总书记讲到,要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想这个名单本身就是一个基础。网上说这个名单千呼万唤才出来,我想本身这个过程就是个复杂的过程,所以我想也是正常的。
第二,这次名单的遴选有一套程序设计,包括确立了一个基本的遴选准则规则,包括标准,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还有动态筛选。这“四个选”跟这个名单也好,跟双一流建设也好,是非常好的制度设计和标准。我想,这个名单应该是这个制度设计下的一个直接的结果。这个名单出来之后,总体上是认可的,但是我想,任何一个制度设计都有个适应和完善的过程,随着整个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整个的办法和规则还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第三,回应一下怎么看郑州大学进入一流大学建设的序列,首先是凭实力和条件,这是一个基本的着力点。刚才讲,郑州大学有89年办学历史,是地方的、典型的也是有代表性的一个综合性大学,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我们有包括10位两院院士和学部委员在内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们的学术产出,这次在整个评价里相对得到公认,郑州大学这五年以来,从原来国际上学术产出排名1400多位到了目前的910多位,最新的,在国内高校排到了大概45位的样子。今年我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高校排到30位,社科基金是排在第7位的样子。作为一个地方大学,有这样的学术产出的状况和水平,我想也是不易的,也是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和快速成长时期。
郑大已有90万毕业生,本身就是对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近两届院士评选中,有6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我想说的是,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比较高的,应该说也有个比较好的学科条件。总之,拿郑大的事来说,它首先是个实力条件的展示,为未来的一流建设创造了基础,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其次,除了学科实力的表现之外,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好。我想说的是,在中原这块大地上,布局这样一个一流大学的建设,不光是河南人民的愿望,也是国家的意志。所以我说,承载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呼唤,承载了10700万人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所以,双一流遴选是以实力做基础,也有国家均衡教育,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这样一个背景。
对这个名单,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用来干的。这话怎么理解呢?不是拿来做排位的,不是说你就是什么一流大学了,而是说要干的,这个干是要建设的,通过建设,在不同的时段,达到世界一流学科的水平,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这是这个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制度设计和要求,所以更强调干。
通过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实际是强化高校的内涵建设,来带动整体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发展。它的直接两个目标,一个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一个是在本世纪末把我们国家由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所以任重道远,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这样一个宏大的设计来做努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我的问题是,现在的思想政治课大家都知道有一定的抬头率不高、不接地气方面的问题,很多思政课老师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有的老师把课堂变成了相声大会,也有的老师是自己现身说法,自己做标本。请问各位代表,你们怎么评价这样的尝试?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思政课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
从一个大学来讲,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想有三点认识和看法。第一点,从我自身来讲,现在直接讲课少了,但还经常会去听听课,包括思政的课。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思政课问题,是存在的。另外一方面,思政课也有很多讲得很好的,对学生影响很大的。思政课的效率提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第二点,从整体提高思政课的角度来讲,关键还是师资。一个好的师资和师资队伍,这是上好思政课,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落到实处的根本点。都像徐老师这样好的、水平高的,能跟学生充分交流的老师,我想他的课程效果和跟学生的教育效果一定是很好的,一定是入脑入心的。
我自己感觉好的思政老师,第一个,自身应该有比较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自己要信,然后让别人信,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应该有比较好比较完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第三个,要有热情和激情,把它当做事业去做。就像培养扶持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去关心每个学生,投入热情去讲课,给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支持、辅导、呵护。第四个,因为现实的社会发展很快,有一些问题也比较复杂,我觉得思政课老师应该做点研究,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如果有了这么一支队伍,我们也重视这支队伍的成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课就有了比较好的甚至根本的保障。
第三点,十八大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有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四个自信教育,学校也逐步形成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和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讲,我们作为办教育的人是有信心的。
全美电视台记者
说到中国教育的改革,我记得陈宝生部长有一句话,就是三个“心”,小学要开心,到了中学阶段要活心,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要静心,我想他这三个“心”是教学改革希望达到效果。这个效果,好像跟已有的西方式的教育是相连接的。我就想到一个事,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改革,尤其是我们的大学,要跟世界国际的最高的水准接轨,在这一块上,我们正在做一些什么样的努力?如何达到这三个“心”所能达到的效果?谢谢。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
我来谈谈对大学静心的认识。大学的静心,大家比较常说的是怎么样去掉浮躁,踏踏实实地做学问,静下心来做学问。因为到了大学的阶段,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上接近于塑造成形,他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这块,还有个再造的过程。我想,从认知的角度讲,还要探究事物内在规律,我觉得是在这个层面上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用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包括意志品质的锤炼,我想这些都需要静心。如果要这样做的话,一定能够静下心。
我们办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和挑战,就是静下心来做学问,静下心来教书育人,让学生静下心来,承接中学阶段成长的过程,在大学阶段更好地成长。
中国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怎么样去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时候,要从中国的问题出发,进行中国的探究,提出中国的答案,最后形成中国的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的人才培养方式。从一个基本的认识到一个方法论的角度,这些我们也都充分借鉴和充分学习,这是一个开放的态势。
中国现在很多问题也是世界问题,包括在经济、科学、社会发展的阶段,中国都遇到了人类的发展新问题。我们就需要在已有的共同的基础和方法论上去寻找答案,这是解决中国的问题,也是解决世界的问题。中国今天的大学,要站在这样的起点上去办学,去培养学生,这样也是静心的,也是客观的发展过程。
走近教育党代表刘炯天
刘炯天,男,汉族,1963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东北工学院选矿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3年8月至2007年7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工作学习,在职获得工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现任郑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河南省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中共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九大代表。
作为一名科学家,刘炯天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矿物加工工程,长期从事分离过程强化与微细粒矿物分选、矿山废水净化与循环、低品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成果丰硕。
作为一名大学管理者,刘炯天深深明白,当领导就要尽职和奉献。担任郑大校长以来,他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注重维护班子团结,努力做到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形成了各尽其责、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赢得了师生的信任,在校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刘炯天在学校治理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品格养成,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注重从身边做起,从实际做起,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为什么这么做?刘炯天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既生动贴切,又发人深省,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精神与使命。刘炯天大力推动校史馆建设,总结学校近90年的办学历程与文化,凝练“求是担当”的郑大精神,构筑以文化人的精神灵魂,引导青年学子秉持求是,勇敢担当,为民族复兴长才干、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以“勿忘人民”之格,塑郑大人之品。这句话曾是刘炯天在全国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题目。他推动学校与新华社共建“穆青研究中心”,提议把“勿忘人民”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训。参观“穆青事迹展”成为郑大全体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通过感受穆青的博大胸怀,树立崇高人生境界,在全校师生心中立了一座丰碑。
弘扬卓越精神。前不久,以郑大师生为主的中国荷球队在第十届世界运动会上力克澳大利亚队、英国队两支世界劲旅,取得第5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大家都知道刘炯天支持荷球运动,而他却在寻找身边的感动,凝练出“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郑大荷球精神。卓越成为郑大文化的重要标识。
上好“最后一课”。任校长4年多来,刘炯天从学校文化入手给毕业生上最后一课。自信:自信面向未来。开放:开阔胸怀,放眼世界。尊重:学会尊重,德行天下。坚韧:坚韧不拔,奋力前行。自信,开放,尊重,坚韧,源于文化,成于品格。他表示,通过“自信、开放、尊重、坚韧”郑大品格的弘扬,为学生的成长定格,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
“求是,卓越,担当”的精神塑造,“勿忘人民”的境界提升,“自信,开放,尊重,坚韧”的品格锤炼,作为校长,刘炯天努力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今年9月,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郑州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实现了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作为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校,面临如何由大变强、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刘炯天说:“我们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仅要有一流的目标,还要有一流的自信与精神,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扎实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伟大时代。”
刘志怀: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大家好,我是来自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河南理工大学援疆干部,2010年起到现在我连续三批在哈密援疆,今年是第七年。这次能够亲临现场,聆听十九大报告,我感到很高兴、很振奋。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对技术技能的培训,我认为党中央对关乎民生、关乎就业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我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职业教育所取得的巨大发展,也亲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新疆的支持。作为援疆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代表,回去之后我将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报告精神,充分发挥教育援疆的优势,为新疆的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促进就业、民生改善和造福各族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记者: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但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不够强,请问如何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呢?
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志怀:
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我想,这就应该从职业教育着手开始培养工匠精神。这需要两个层面,学校和社会。
学校层面首先应该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等现象或多或少存在着,走捷径成才的观念也影响着学生安心学习、钻研业务,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当中,要注重转变学生的观念,要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第二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想使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我们老师首先要有匠人的精神,要通过我们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来影响、带动我们学生思想观念认识的转变。
第三是在公共课、专业课和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内容。首先在公共课里面,我们要改革课程模式,要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他们自信心和责任感,这也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专业课里面,我们要重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对精湛技艺追求精神的培养,我们开展一些课程当中设置工匠精神的考核点来考核学生的工匠精神,也可以让学生走进我们校企合作的企业,现场感受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工人对工作、对岗位的那种执着追求精神。在校园文化里,我们可以营造一些崇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积淀出工匠精神。
社会层面,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首先要在全社会范围消除对技术和劳动的歧视,营造一种平等尊重的环境,同时要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从制度层面来保护工匠精神,只有学校学生、社会都关注工匠精神的培养,我们国家才会有大国工匠出现。
走近教育党代表刘志怀
刘志怀,男,汉族,1964年生,高级工程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2010年12月至今连续三批援疆,任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先后参与完成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主持完成了学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参与完成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建和学院新校区建设,主持创建了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先后被自治区评为最美新疆人之最美援疆干部,被中组部授予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称号。中共十九大代表。
“作为援疆教师,我最大的心愿是为新疆建设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更多有理想、高素质、能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爱党爱国、管用能用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10月19日,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志怀深有感触地说。
2010年12月、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刘志怀分别作为第七、八、九批援疆干部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三次援疆,刘志怀都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先后参加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新校区建设、国家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创建了哈密第一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哈密第一个产业研究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刘志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积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分别与学院精准扶贫点村民、“访惠聚”社区的居民、3名南疆少数民族学生结对认亲,与他们结亲交友,赠送物品,以实际行动作民族团结的表率。
最近这段时间,他又忙着联络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三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农村医生专业方向)和3+2医护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同时正在与河南高校磋商组团式援疆方案,把智力援疆更好地落在实处。“积累本科阶段教学经验,为哈密在未来几年内筹办本科院校做好准备,同时也为解决哈密医疗人才紧缺问题做出贡献。”刘志怀说。
“我从中原来,心情多豪迈,民族团结援疆路,展现我风采……”刘志怀全身心融入到哈密职业教育工作中,他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奉献精神受到了上级组织和学校同仁的一致好评。2017年6月29日,刘志怀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7月11日,刘志怀被授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并作为河南省援疆干部代表走上了领奖台。
“援疆,给予了我更多的工作阅历和历练、更多的活力和智慧,也给予我人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岁月流转,我定会坚守不变的信仰,奋斗的路再长,心中有党、有人民、有国家,就有无穷的力量。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完成第九批援疆任务,不辜负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河南理工大学党委的期望,为党的援疆事业而努力奋斗!”像一棵深深扎根于戈壁滩上的胡杨树,刘志怀正满怀信心和河南人民一起助力新疆的美好希望和未来。
“我只是千万援疆干部中普通的一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多了一份坚守和执着。”作为唯一一位连续3次援疆的“资深援疆干部”,刘志怀真诚地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备感荣幸,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之中,用真情诠释援疆工作的深层内涵。”
刘志怀表示,作为一名党代表,回到工作单位后,一定会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到师生员工心中去,把学习十九大、宣传十九大、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希望通过学习,把大家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大校长谈“双一流”聚焦教育改革:
以“天地人”开篇 纠“不读书”倾向——聚焦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改革三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