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河南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河南厅讨论十九大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图为记者就关心的话题向代表提问。本报记者董亮杜小伟摄
本报记者朱殿勇屈芳刘勰
盛世逢盛会,启航新征程。连日来,中外媒体把目光投向北京,镜头聚焦党的十九大,共同瞩目中国迈进新时代。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10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所说,“这次来了很多记者朋友,许多是远道而来。大家对会议作了大量、充分的报道,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
今年有3000多名记者前来采访十九大,其中超过一半是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连日来,本报记者与中外媒体同行并肩走在“十九大时光”里,见证了他们勤奋敬业的身影,交流中感受到他们对盛会的赞许、对中国的期待。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TANGDIDI五年前曾经采访过十八大。她说,和五年前相比,此次感受最深的是“开放”。“十九大第一次设立了党代表通道,让我们这些外媒记者也能近距离接触、采访到来自各行各业的党代表。这表明了大会的开放程度,中国共产党今天是如此的自信。”
TANGDIDI说,拿到十九大报告后,她仔细阅读报告内容,最关注的是有关环境和反腐的问题,以及中国迈入新时代为百姓描绘的美好生活蓝图。“我对报告中关于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表述印象很深。五年来,中国的反腐不是一开始有人认为的‘一阵风’,而是一直没有放松,这是很多人没想到的,也是很了不起的。”
开放、自信的大会——这不仅仅是外国记者的印象,也是羊城晚报记者王倩的切身体会。“就拿大会第一场记者招待会来说,11个问题中,多数是由境外记者提问的。”
来自中原大地的河南代表团,也吸引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目光。10月19日下午,河南代表团举行开放日活动,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凤凰卫视和美国中美邮报、日本富士电视台、迪拜中阿卫视等境内外4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前来旁听河南团讨论。
当天提问环节,人民日报记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和来自迪拜中阿卫视的驻华首席记者馨玥等争相举手提问,共同聚焦迈向新时代的出彩河南。在此前9月举行的嵩山论坛上,馨玥就专程来河南采访,她喜欢少林功夫,一直关注着河南的发展变化。
这位埃及美女记者因为采访十九大时亮丽的外表、流利的汉语,成为记者中的“网红”。她采访了十九大的开幕会、闭幕会和其间多场记者招待会,每天,馨玥都会把采访的内容晒到朋友圈,和大家分享采访心得。她说,在中国这7年,看到中国不断前行,越来越强大,祝福中国越来越好。
开幕会当天,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南侧报告发放处,中外记者排起了长龙;闭幕会的会场外,等待入场的记者站满了二楼中大厅。阿根廷金融界报的记者艾米莉亚从天安门广场到人民大会堂内,一路走,一路拍,忙个不停。她说,中国越来越气派,她更关注迈进新时代的中国将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首次开设“党代表通道”、首次开通微信公众号、34个代表团面向媒体开放……通过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一个更加成熟自信的执政党,一个更加开放进步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