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起名”引爆网络 张志和:感谢网友,最中意复兴渠

2018年01月26日19:0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 贺志泉)1月26日,大河网推出《政协委员建议给“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起名》一稿后,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中华腾龙渠”“丹京渠”“复兴渠”,有才的网友们纷纷贡献出自己的智慧。那么张志和如何看待网友的热情,他又最满意哪个名字?大河网记者对张志和进行了专访,他也向记者透露了提案背后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80126164014

  河南省政协委员张志和

  老家在南阳现在住北京

  打开水龙头,喝的就是家乡水

  “小时候40多年前,就知道河南要搞南水北调,邓州的农民在渠首挖渠,很多年的冬天,农民都会背着粮食赶着牛去挖渠,那个事件影响极深。”张志和回忆说,自己因为年龄小没赶上这件事,“后来南水北调工程在改革开放之后正式实施,因为我住在北京,家在南阳,所以打开水管喝的就是家乡水。”

  “国家对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我们河南付出最多。参与的建渠的人最多,移民最多,付出的劳动也最多,30多万亩土地压在渠底。”张志和说,当时工程建设特别难,当地的土地是冻土,所以要想在冻土上修渠面临冬天有个膨胀的问题,要处理很多科学技术问题。

微信图片_20180126190109

  两幅对联见证世纪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不亚于大禹治水

  多年前张志和曾随着中国文联采风团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丹江口水库,张志和听到库区移民说:“1958年要建丹江库水库,把我们从库底迁到了山头上,现在水位要提高,我们又要从水库中往外搬迁,家非常难舍,房子刚盖好,就要搬迁。”

  那年张志和给库区移民写了副对联,通过对联表达库区移民的心情,“现如今还是咱家园故土,不久后便成他水殿龙宫”,那时候大批移民都搬了出来。

  随后,张志和又到了丹江口水库管理局,在那里张志和感觉到这是个惠民的伟大工程,张志和便又给丹江口水库管理局写了个对联。

  “从文化上讲,我们开始从丹江口水库往北京、天津送水,这个工程真不亚于大禹治水啊。”张志和说,大禹治水的故事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大禹的父亲用堵的办法把洪水拦住,但是水越来越多,所以大禹父亲治水是失败的,后来大禹治水就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现在我们南水北调工程正是采用了大禹和他父亲鲧的两个办法,先把水拦起来,再把水引起来。所以这幅对联就是‘蓄水筑坝或拟鲧,开渠导流直效禹’。”

Fg7-22QpCY2GzND90hUOIQhK_hRe

  给南水北调工程起个名

  这个念头已在心头盘旋数年

  为何会有这样一个提案,张志和说,“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宏伟的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的英明,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个造福工程,我们赶上了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所以我觉得一条大渠已经修成,为什么不应该有个名字呢?所以才有了这个提案。”

  “没想到引起这么多关注,从省政府到委员再到网友都认为这个提案不错。”

  张志和认为复兴渠这个名字最好,“因为我们习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也是当今中华民族的一个愿望,其他的名字都好,这个名字我觉得最有意义。”

  “我看这两天网友都在集思广益,每个人都在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大家可以多讨论,当然最终结果由相关部门确定。”张志和说。

FmnBvLU8oeplNoCD75eURz8Vh6GL

(网友部分互动截图)

  感谢每一位关注的网友

  南水北调应该也和红旗渠一样形成一种精神

  张志和说,万物皆有名,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思考,能让人记住。

  “它是个文化问题。文化问题是什么,譬如红旗渠,我们现在形成一种红旗渠精神,南水北调的故事能不能也形成这样一种精神,鼓舞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来做贡献,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张志和说,“感谢每一位关注这件事的网友。这不单是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起个名字,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凝心聚气,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点回顾】  

         政协委员建议给“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起名 报业集团邀您来参与 

         永兴渠、世纪渠……一会儿功夫网友给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起了两千多个名字,你最钟意哪一个?

  【登录大河论坛积极参与】

  点击进入投票>>>>>>政协委员建议给“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起名报业集团邀您来参与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