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代表委员热议脱贫攻坚
河南日报记者归欣
“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9个国定贫困县和14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完成6.29万人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我省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精准脱贫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新的一年,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连日来,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结合实际,纷纷建言献策。
抓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发力
省政协委员、省扶贫办副主任郭奎立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显示,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2018年我省的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要实现33个县脱贫摘帽,对各级各部门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推进卢氏等4个深度贫困县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这是今后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此,我省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把各项政策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8年,我们要把这些地区作为重中之重,整合政策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多方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重点抓好教育、医疗、水利、交通、电网“5个专项方案”实施,全力攻坚。
省人大代表、淅川县县长杨红忠说,淅川是全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难度大,攻坚任务重。我们认为,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重视抓产业扶贫,实现对贫困群众的“收益全覆盖”。以淅川为例,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所有扶贫产业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路线,“短中长”三线产业项目结合,短线发展短平快项目,中线发展经济林果,长线发展生态旅游。同时抓好光伏和电商扶贫,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两个以上增收项目。另一方面,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对长期患病者、贫困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等深度贫困人口,要摸清底数、分类施策,加强政策供给,通过实施健康扶贫等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汇合力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
省政协委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穆瑞杰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里谈到脱贫攻坚时说“全社会都要动起来”,就是再次强调,脱贫攻坚战中没有旁观者,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都应该参与进来,为中华民族历史上首次整体消灭贫困贡献力量。
党委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组织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搭建起社会扶贫的大平台。要严格落实各帮扶单位分包责任,在选择项目、政策享受、户容改善等方面提高帮扶成效和贫困户满意度。落实行业扶贫主体责任,加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村环境。继续做好“千企进千村”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带着技术、项目、资金在贫困地区以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等形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省人大代表、河南永旺置业公司董事长程玉旺说,积极参与扶贫事业,是企业和企业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回报社会的最好平台。
企业参与社会扶贫,关键是找好一个平台,精准发力,避免出现爱心力量与群众所需不对称的现象。我们企业主要参与了兰考县社会扶贫工作中的人居环境改造工程。首先,这是企业的老本行,我们能够发挥优势;其次,改善人居环境既让贫困群众高兴,提高了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村容村貌,符合美丽乡村的发展需要,可谓一举两得。多年前,我们企业就开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但参与社会扶贫之后,才真正感觉有了“用武之地”。
保质量推动稳定可持续脱贫
省政协委员、周口市扶贫办主任韩华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脱贫攻坚作出明确要求,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脱贫质量,实现更加稳定、可持续的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度吻合,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全面落实。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把各项工作做实,杜绝急功近利、数字脱贫。其次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实现产业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覆盖。同时,更加注重扶志、扶智的作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改进帮扶方式方法,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主动性,提高增收脱贫能力,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
省人大代表、叶县县长徐延杰说,脱贫摘帽是贫困县补齐发展短板、建设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步,高质量脱贫才能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一要坚持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增强“造血功能”的有力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二要重视教育扶贫。长远看,教育是贫困户永远告别贫困的最有力武器,家有读书郎,就有了希望。三要加强健康扶贫。随着脱贫攻坚战向纵深推进,我们发现,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成为叶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头戏。因此,按照全省和平顶山市的要求,叶县实施了“10261”健康扶贫工程,即十免、两降、六提高、一兜底,保障贫困患者住院合规费用全额报销,将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让分级诊疗更好服务中原百姓
河南日报记者归欣
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医改红利,这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1月26日,省人大代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章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健康中原建设,大型公立医院作为优质医疗资源和优质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要主动作为,着力构建大型公立医院服务基层、帮扶带动基层的模式,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
具体措施上,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疑难重症诊治水平。公立医院要发挥人才集中和设备先进等优势,提高疑难重症患者救治水平;对门诊就诊的肿瘤、疑难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要开展多学科会诊,通过院内知名专家对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完善大型公立医院与下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机制,下级医疗机构的重症患者可转到大医院救治,病情好转后再转至下级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建设专科专业专病医联体。大医院要与基层医疗机构结对子,进行专科专业专病对接,对点帮扶。要突出对县级医院的专科建设帮扶,对县级医院主任医师、护士长实行全员培训,把好的医疗卫生人才“留在基层”,真正实现“强基层”。
多方合力推动中原艺术发展
河南日报记者逯彦萃
“我省每年有5万艺考大军,但能留在省内接受艺术教育的学子却是寥寥。”1月25日,省政协委员、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新现呼吁,河南也能建一所本科艺术院校,留住学子。
在李新现看来,我省有非常好的艺术生源,每年的艺考季,来自四川、浙江、北京的艺术院校把大量优秀的生源挖走。“很多学子毕业后留在母校所在的城市工作,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这对我省来说是人才流失,是文化损失,也是经济损失。”李新现说,当前除了6所老牌艺术学院,一些省市还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学院,大大促进了当地文化艺术的繁荣。他建议,河南应该建一所专业的艺术院校,既能让学生在家门口接受教育,也能把一些优秀学子留到河南、引到河南。
省政协委员、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董事长张国晓表示,一个地方能不能吸引和留住艺术人才,除了要拥有专业的艺术院校,还要有艺术人才可以展示才能的平台。
在座的委员们表示,要依靠学界、业界和政府多方合力、用力,推动中原艺术繁荣发展。
抓食品安全别忽视食品包装
河南日报记者孙欣
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但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却往往被忽视。“食品包装材料不安全,就不可能有安全的食品。研究表明,很多慢性病、癌症等疾病都和食品包装材料有一定的联系。”1月27日,省政协委员、农工党三门峡市委专职副主委陈天栋建议,要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监管。
陈天栋说,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果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配用不当,包装材料内部残留的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迁移与溶出,导致食品污染,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辨别食品包装材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时,还应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监管。”陈天栋说,对那些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制造、使用有毒有害食品包装材料的无良从业者,要依法从严查处。
以职业教育托举“河南制造”
河南日报记者薛世君
在省两会期间,我省职业教育如何发展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省人大代表、漯河食品职业学院院长詹耀轩认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在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得到企业的需要,引企入校创新教学模式,才能让孩子们学有所用。省人大代表崔晓霞则建议,教育部门要制定解决城镇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不足的优惠政策。
作为制造业大省,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我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将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需人才,列为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主要内容,到《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的意见》提出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260万人左右,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省职业教育基本完成了“铺摊子、打基础、上规模”,正在走向“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
从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的“订单班”,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课程模式“融课程、融体系、融体制”的“三融”改革,再到黄淮学院“上学即上岗”的培养模式,我省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也是“争奇斗艳”……一批批高素质技术人才为河南制造业源源不断地注入着“新鲜血液”,这无疑将不断擦亮“河南制造”的金字招牌,有力支撑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两会影像
◀1月27日,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解放军武警代表团的代表们在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⑨6本报记者董亮摄
▼1月27日,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全神贯注,仔细记录,认真履行代表职责。⑨6本报记者郭宇摄
中欧班列(郑州):河南名片闪耀“一带一路”
河南日报记者宋敏
作为河南“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中欧班列(郑州)已实现每周“去八回八”高频次运营,累计运行超过1000班。综合运营能力领跑全国的中欧班列(郑州),为中原腹地河南带来了什么?如何通过不断提高中欧班列(郑州)的开行品质,推进我省“陆上丝绸之路”建设?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这也是我省一以贯之的决策部署。”省政协委员、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忠榜说,一方面,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河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寄予殷切期望;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也是推动河南发展的关键一招,作为内陆省份的河南,必须始终在全国大局下谋划和推动发展,新时代将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更加期待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李忠榜认为,随着国家战略规划的全力推进,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正在依次转化为交通优势、枢纽优势、物流优势和产业优势,其中最核心的是物流优势的形成。目前,中欧班列(郑州)综合指标全国领先,并推动郑州成为中国内陆主要货源地节点和铁路枢纽节点的双节点城市。借助中欧班列(郑州),发展西向物流是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围绕“综合流程最优,综合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低”的目标,力争把郑州打造成为中欧班列内陆枢纽核心节点,吸引更多货物走中欧班列、从郑州进出。
“近年来,中欧班列(郑州)开行成效不断显现,助推河南对外开放水平跃升到一个新高度。”省政协委员、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明说,作为中欧班列(郑州)的运营主体之一,陆港公司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早参与者和践行者,也是带动河南融入国际大市场、通过互联互通带动开放经济最早的受益者和获得者。目前,中欧班列(郑州)不仅是唯一具备双通道、双向满载往返均衡开行的中欧班列,还是国内唯一实现国际集装箱冷链业务常态化的班列,构筑起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
赵文明表示,今年,中欧班列(郑州)将增开汉堡、慕尼黑之外的欧洲第三站点,进一步提升开行频次和开行质量,力争全年开行650班;依托中欧班列(郑州)遍布欧洲、中亚和日韩等地区的业务网络,以构建“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为目标,以智慧物流、绿色物流为方向,以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为重点,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我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政协委员、民进河南省委秘书长李远建议,要围绕中欧班列(郑州)的开行,做好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改造,如政府引线搭桥,鼓励本土货品走出去,打造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提升单品货物的附加值。同时,伴随着中欧班列(郑州)国际贸易量的增加,亟须成立相应机构化解贸易争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郑州领事馆区规划、建设,为中欧班列(郑州)沿线国家和区域性组织相关机构进驻提供条件,确保中欧班列(郑州)不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