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李小恩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刘晓明)在卢氏县文学圈是有名的"大诗人",在村里却是扶贫队的帮扶对象。2月5日,卢氏县横涧乡大村村贫困户李小恩为记者讲述了这几年的脱贫之路,"在与生活和贫困斗争的这几年里,是诗歌,让我聊以慰藉,支撑我走下去。在扶贫队的帮扶下,我觉得我离小康都不远了,脱贫算啥。"
文学之路:赖以支撑的精神食粮
提起李小恩,卢氏县文学圈很多人都竖起大拇指,不是因为他的境遇,而是他的"诗歌作品"。
据李小恩介绍,他高中毕业时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但由于各种原因只能回家务农,现实阻挡不了他的"文学梦","我迷恋文学情结由来已久,高中在校时作文就经常被当范文点评。大学梦破碎后我在横涧乡代过两年课。那时,苦闷之余籍此寄托,诗歌几乎成了我赖以苟活的精神食粮。"
早些年间,李小恩的作品多是以民风民俗、风景抒情、世间百态为主,曾在许多文学平台上发表过,主要是描绘各种农村现象。
贫困之路:祸不单行 屋漏偏逢连阴雨
李小恩家里有四口人,妻子、两个女儿和他。有五间土坯房,日子过的还算可以。但是接二连三的劫难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命运多舛。
谈及这几年的"苦日子",要从2014年春天开始说起。那年,李小恩为兄弟修房时,不慎从二楼楼顶摔下,致坐骨骨折,一躺数月,一年半不能去地里劳作干活。同年,大女儿被信阳农林学院录取,李小恩喜忧参半,为凑学费无奈去富士康打工,后因妻患病辞工。因家庭开支和孩子上学,妻子吃药,以前的少许积蓄也消耗殆尽,女儿上大学只能依靠助学贷款解决。后来,妻子的病频频复发,这也成了李小恩的心病,更是他裹足难前的镣铐。仅靠几亩薄地收成的李小恩,也难以维持家庭开支,从此,他家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但是父亲吃苦耐劳,穷且益坚的精神感动和激励着孩子们,两个女孩都很争气,在学校都是品学兼优……
李小恩近照
脱贫之路:扶贫队帮我卸下"三座大山"
2014年,建档立卡之后,李小恩家就成了三门峡纪委入驻大村村后的重点帮扶对象。
李小恩家有4亩地,2017年帮扶队为他们免费送来了连翘苗和核桃苗,一亩地补贴1000元钱,补助了3000元钱,年底卖了6000多元钱。
2016年,在三门峡纪委和大队干部的帮助下,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给小女儿每年资助1000元钱,2017年给大女儿资助5000元钱,并承诺大女儿毕业后可以去企业上班。
生活好了,妻子思想也越来越轻松,病情渐渐好转,不但药量减少生活还能自理,李小恩便能解放出来在县城附近打零工贴补家用。
致富之路:搬新家住新房大棚种植奔小康
谈及未来,李小恩信心满满。
2018年4月,他将和同村的贫困户们一起搬进位于横涧乡营子村的100平米的新房里,能搬进新房多亏了帮夫人多次劝说和多方协调才得以如愿。据李小恩说,那个地方距离县城中心只有4里地,以后将发展成县城的南城区,"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啊,以前我的三座大山就是老婆患重病,女儿上学难、家里住房破。现在老婆吃药能报销75%,大女儿大学毕业要考研,上学有人资助;今年还要搬新房……我彻底卸下了‘三座大山’。"
今年48岁的李小恩在1992年当过村里的香菇种植技术员,他对未来的规划是,"我准备承包两个蔬菜大棚,不仅种有机蔬菜和香菇、花菇,还要种羊肚菌。村里正在开发的光伏发电项目我也要入股。我现在的希望就是大女儿能考上研究生,小女儿也能考上大学,圆了我的‘大学梦’和‘文学梦’,在村干部和帮扶队的带领下,我一定要好好赚钱供她们,弥补我当年因家境贫困没上大学的遗憾。"
附李小恩诗一首《悯菜农挖藕有感》
岁尽年关降,腊月人倍忙。
趋步庄河村,买藕怜农殇。
阡陌纵横处,荷塘接偏壤。
残荷失擎盖,孤茎随风荡。
冷气挟风吹,皑雪覆地凉。
泥淤湿低洼,人忙池中央。
腰屈踩铁铣,背弓捞茎樯。
手上沾泥污,脚下赤足光。
裤挽膝盖里,袖藏胳肘上。
秽迹染身躯,脸颊出汗浆。
衣薄浑不顾,泥厚寻藕香。
窕女守堤望,搓洗伴其旁。
装满三轮车,填足两塑筐。
问君何如此?答话语安详:
两孩求学堂,病妻尚卧床。
去年翻新房,今朝催旧帐。
七旬老母赡,三餐裹腹肠。
感恩党中央,扶贫入我乡。
商行做后盾,帮扶建此塘。
而今政策好,脱穷有良方。
感言良久立,春风入胸腔。
人穷志不短,精神堪嘉奖。
空谈无为人,羞愧应难当。
经纶世务者,悯农且莫忘。
扶贫任务重,道远路漫长。
举国斗穷困,砥砺奔小康。
年关将至,荷池买藕,观菜农水鞋嫌赘,故赤足挖藕有感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