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合龙复堤后,黄河回归故道,之后,豫、皖、苏三省黄泛区复兴建设事业因内战搁浅。至此,举世震惊的黄河花园口事件告一段落。
花园口决堤处如今成了风景区,但人们并未忘记69年前举世震惊的“扒口”行动。
核心提示
历史上,黄河大致的流向是由河南折向东北方,经山东流入渤海。然而,1938年夏国民党当局的一次军事行动,令本就动荡不安的黄河水瞬间变成了脱缰野马:为阻止日军进攻,国民党军队炸开了郑州花园口黄河南岸的一段堤坝,使黄河向东南方向改道,造成豫东、淮北大片地区沦为黄泛区近9年之久。
黄水汤汤,桀骜难驯。69年前,黄河花园口究竟是如何决堤的?抗战结束后是如何被堵口复堤的?历时一年多、涉及国共两方的堵口工程又历经了怎样的冲突?
大河报记者孟冉文李康图
景区决口宽度成了揽客“卖点”
从郑州市区沿花园路北行约10公里,再向西走约1公里,就进入了花园口景区。
花园口的声名远播,很大程度上缘于69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次惊心动魄的决堤行动。矗立在景区里的“一九三八年扒口处”纪念碑,碑身上刻下了当年扒口的经过及由此造成黄河水泛滥所引起的灾难。纪念碑通体黑色,给人感觉凝重而压抑。
花园口这个名字始于明代。相传,当时有个叫许赞的天官(即吏部尚书)在修建自家后花园时,利用了一条叫涸河的小溪,这条小溪穿越许家后花园的位置向北流入黄河。许赞在此安家,本意是既可以欣赏花园美景,还可在涸河摆渡做生意。不料,每逢黄河汛期溪水就会大涨,他的后花园也随之被河水吞没。“美景”没怎么看成,但长此以往,许家的后花园真的成了连通南北的黄河渡口,凡要过河的客人都说“到花园口去”,慢慢地“花园口”这个名字就被叫开了。
有关花园口的历史档案这样记载:“花园口位于郑县(郑州)西北40里,东与中牟毗邻,西与广武接壤。地处黄河南岸,与邙山遥相对峙。宋代曾于此地建闸治水,河工遂营舍造室,渐成村落,名为桂家庄……后有明朝官员在此地建一方圆40多亩的花园,远近男女争往游览。嗣船渡频繁,花园口之名,遂闻于世。”
由此看来,花园口早在明朝就是一处风景名胜了。但在今天,花园口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均与1938年的“扒口”有关:除了扒口纪念碑,还有东西的两个决口口门界碑、花园口决堤堵口记事碑以及刚刚落成的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
来到景区,你会发现,黄河岸边停泊着数十艘快艇,“船老大”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抽烟,闲聊,瞅见游客便飞奔过来揽生意。“坐一次每人20元,在水上跑多远?1公里多!也就是花园口决口的长度!”几乎所有揽客者会这样招呼游客。
黄河花园口决口的宽度成了如今景区揽客者的“卖点”,怕是当年的决堤者想不到的……
决堤花园口成全河夺流口门
1938年6月,为阻止侵华日军进攻而决开黄河大堤的那次军事行动,曾一度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今天,国民党政府当年这
项有组织、有计划的“以水代兵”抗战策略已大白于天下,无可争议。
1938年春夏之交,随着豫东抗日战事的失利,国民党军方“决开黄河大堤,阻止日军西犯”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年5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召开会议,形成了“把黄河河防问题提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的决议。6月1日,蒋介石在武汉主持举行最高军事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在河南境内对黄河实施决口,“企图作成大规模之泛滥,阻敌西进”。决堤任务由当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负责组织实施,地段在中牟和郑州之间。
接下来的几天,国民党军队试图在黄河中牟赵口(中牟县城北25公里)以挖掘的方式决堤,归于失败,随着日军推进步伐的加快,时任国民党陆军新八师师长的蒋在珍建议在郑州防区内另辟决堤处,经国民党第二十集团军报请蒋介石批准后,于1938年6月7日夜在郑州花园口实施决堤。
实施者为何选择了花园口?主要是因为黄河河道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所谓“豆腐腰”,就是指河南孟津至黄河入海口一段。这一段因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床平均高出地面4~5米,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悬河”。花园口恰恰处在黄河“腰部”的上端,堤防会像豆腐一样容易被河水冲决。
对于黄河花园口决堤时的情景,相关资料记载的时任国民党陆军新八师参谋的熊先煜的回忆,耐人寻味:“河堤上,有一个冷清的关帝庙,门大开。我们全都进去了,对着红脸长须的关云长磕了三个响头,还敬了香(用烟代)。那一刻,我们全都表现得十分虔诚,十分庄重。我跪在地上默默祷告:‘关老爷,中华民族眼下遭了大难,被日本鬼子欺侮得惨。万般无奈,只好放黄河水淹,淹死了老百姓,你得宽恕我’……我选定在关帝庙以西约300米处决堤,是看中这里为黄河的弯曲部分,河水汹汹而来,压力较之直线处大,容易冲垮河堤……工兵营营长黄映清不待我问他,已经咚的一声跪在了地上,抬头向天,热泪长淌。我们四个人跪成一排,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放声大哭。直到工兵连和2团9连的官兵来到堤上,我们才住声……”
就这样,从1938年6月7日夜至9日上午9时,连续3天的挖掘,并用炸药将堤内斜面石基炸坏后,河水开始外泄。约1个小时后,决口扩展到10多米,水势愈加猛烈,黄河干流渐渐被牵引南移。此时,天降大雨,决口愈宽,水流愈急,冲击力愈强,加上附近高出地面的陇海铁路路基被爆破,黄河加速改道,沿贾鲁河漫流,最终向东南方向汇入淮河。
此后,花园口成为全河夺流口门,黄河就此改道,开始了在黄泛区内近9年的泛滥。
合龙泛滥近9年终回故道
花园口决堤,滔滔黄水一泻而下,其目的是阻止日军进犯。在日本军人眼里,此次黄河决口是怎样的景象呢?
东史郎,时为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二十联队上等兵。1999年,他在中国出版的《东史郎日记》中记载了1938年6月至8月间,所在部队从河南尉氏到安徽蚌埠这一段遭受的“天谴之灾”:“湍急的浊流滚滚而来,淹没了一个个村庄。我们赶紧选择较高的地方,跑向3里以外的尉氏城。6月14日下午,夕阳快要落进混浊的河水里了……穿过黑暗的田埂,走过泥泞的水田,当我们返回曾休息过的有麦秸的广场时,看见小队长扛着军刀做扁担,把脱下来的裤子和鞋子搭在肩上,毫无战斗姿态……8月8日,列车在洪水中,不,应该说在‘流淌的湖水’中行驶了40分钟,总算来到了仅有的地面上。车刚停,车尾那节军官使用的车厢就脱轨了,军官们吓得赶紧逃了出来……”
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残酷事实是,黄河花园口决口对中原人民尤其是豫东百姓造成了深重灾难。档案显示:“黄河花园口口门抗战初期溃决,是年大汛期间全河夺流,故道干涸,在豫中、豫东和皖苏北部形成巨大泛区,被淹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灾民1100万人……自1938年6月至1946年6月的8年间,仅河南20个县黄泛区,就先后死伤人民150多万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堵住花园口决口,使黄河回归故道,自然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当年,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筹备堵口复堤事宜,1946年2月,特设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主办此事。
记者查阅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于1947年4月所作的《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概要》,此概要这样记载花园口当时的面貌:“花园口决口经8年冲刷扩大,于35年(注:此为民国35年,即1946年)3月开工时实测口门宽1460米,新旧道河底深差达11米,遂依采用架桥抛石平堵计划。”
根据相关档案记载,黄河花园口堵口复堤工程经过大体是这样的——
1946年3月1日,堵口复堤工程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派遣的十几名外籍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正式开工,施工人员最多时达5万人;从开工到完工,国民政府不断派要员和高级军事指挥员前往工地视察、督促;1946年6月21日,堵口打桩架桥工程完毕,开始抛石,因黄河水位猛涨,木桩被冲毁,当年8月合龙计划失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局长赵守钰引咎辞职;经过人们的继续努力,1947年3月15日凌晨4时,花园口终于合龙,黄河重归故道。
曾任郑州风沙晚报社社长的王永川在他的《1945—1948郑州见闻》中记载了1947年5月4日,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举行的花园口合龙典礼盛况:“国民政府水利部部长薛笃弼亲临主持,在合龙处修建一座纪念亭,亭中树立六面合龙纪念碑,上刻蒋介石的题词‘济国安澜’和薛笃弼撰写的碑文。其间,河南豫剧界名伶阎立品、毛兰花、桑振君等被邀请到工地演出,总共搭起4座戏台,大唱对台戏……”
堵口简单水利工程背后的曲折
事实上,黄河花园口的堵复,并没有一般人想象得容易和顺利。
抗战胜利后,因为国内爆发新的政治危机,在堵口的时间和方式等问题上,国民政府和共产党解放区产生了矛盾。好在通过不断的谈判,国共双方的冲突和分歧逐步缩小,堵口复堤最终得以进行,直至成功完成。
结合档案记载,记者发现,解决黄河回归故道与当时已在故道生活多年的人民安置问题之间的矛盾,成为堵复行动开始前的第一要务。而最为关键的堵复施工时间的确定,则隐藏着国民党方面对中共解放区的蓄意军事威慑。
有关档案显示:“共产党主张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故道里的老百姓先行搬迁到安全地带,然后再进行堵复施工,同时,国民政府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要为此提供足够的搬迁经费和修复堤坝的财力与物力。相反,国民政府则主张一边堵口施工,一边迁移故道里的民众……从1946年3月起,国共之间先后签订了《开封协议》、《菏泽协议》、《南京协议》、《上海协议》,决议堵口、复堤并行问题。直到1947年堵口工程完毕,谈判还在进行……”
抗战八年,黄河故道两岸的冀、鲁、豫解放区已连成大片。1945年,国民党政府提出要在花园口重新堵口,使黄河回归故道。国共双方经过多次谈判,确定了“先竣河复堤、后堵口防水”的原则。但是,国民党政府却一再破坏这一原则,从1946年6月23日起就强行在花园口抛石,企图在洪水季节到来之前将决口堵上,利用黄河的水势达到他们冲击黄河故道解放区的军事目的。当年7月19日,周恩来亲赴花园口实地视察,回到上海又与各方代表商谈,最后取得了堵口工程延至当年9月进行的协议,这样就争取到了时间,以搬迁黄河故道的解放区军民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细节:1947年1月2日,蒋介石再次电令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当年1月5日前完成花园口堵口。但是,黄河故道下游的居民搬迁工作还在进行,对于国民政府的限期完工计划,共产党予以反对,要求延期。为此,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中国办事处的艾格顿曾致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提出“立刻建筑临时性水闸以堵闭流入故道之水,3月15日前堵口抛石不得增加高度,5月底以前全部完工,国民政府应宣告6月15日前黄河故道及两岸各5英里的地区为非军事区”的建议。然而,这一建议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答复。
原载《大河报》2007年8月7日A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