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畅想未来的交通
□大河报博鳌特派记者段伟朵周世龙文图
核心提示|未来的生活可能是啥样?昨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现场,多场分论坛以“未来”为主题,畅想未来的交通、未来的生产、未来的通信。4000公里/小时的高速飞行列车有望实现吗?4G让人们变成手机的“奴隶”,未来的5G呢?工厂里,你的同事可能是机器人!
交通4000公里/小时高速飞行列车有望实现吗?有待时间验证未来的
随着高铁的大规模应用,铁路的速度和便利性已今非昔比,交通对于生活的改变是颠覆性的。未来,无人驾驶、4000公里/小时的高速飞行列车能否成为现实?
在分论坛“未来的交通”中,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表示,未来的轨道交通将向着绿色、智慧、和谐这个方向发展。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复兴号高铁就是中国铁路的一个典型创新代表,技术角度来看是实现了全程的自我管理,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还有整个运营过程的远程控制。另外一个方面,大家常坐的地铁车辆,上海已出现了无人驾驶,而国际上这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从这个角度说,技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前提,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产业革命的一系列变化。”
不久前,中航科工提出一个概念打造4000公里/小时的高速飞行列车,美国也在搞超级高铁,中国是否需要这样一个交通系统?
刘化龙介绍,科技进步需要大家共同推动,“黑科技”有利于技术进步,无论是高速飞行列车还是其他管道运输,技术上是一种引领。目前,中车这个方面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但4000公里/小时的高速飞行列车真正投入使用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刹车距离、站点间距离、耗能问题以及是否经济适用等。“探索是大家共同的,实用有待于时间验证。”
生产未来的AI的发展让产品更精准,人也需要向机器学习
未来的制造业是什么样子?生产的智能化是否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形成大的影响?
4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展开一场以《未来的生产》为题的分论坛。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董事长胡问鸣,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参与讨论,还有来自惠普公司、默克高性能材料全球管理委员会、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多位国际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人工到智能的转变,实际上我们人的变化也在发生。”作为发力人工智能领域的制造业“大咖”,董明珠说,机器最终是由人来控制的,时代的发展让我们的产品更精准了,更加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这个时代的到来不是感到恐慌,而是感到骄傲。
在化学工业这种高危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显得更加“必要”。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udolfSTAUDIGL说,人工智能需要得到训练,有了人工的介入我们才能提高生产流程和作业,长期来看人工智能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优势才能显现出来。“现在有一种新的职业,叫做机电一体化工人,人也需要向机器去学习。”
小i机器人创始人袁辉从来自于人工智能开发者角度分析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应用。
袁辉认为,未来的生产在新技术的影响下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动化,从手工生产进入自动化生产;第二个阶段是数字化生产阶段,因为我们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会大量的产生数据,而且我们所有的流程应该要电子化;第三个阶段是智能化阶段,从整个全球制造业来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所处的阶段不一样。中国生产的智能化需要经历几十年的变化。
与此同时,未来的人工智能至少会对生产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赋能:一是预先性维护,用数据监控来实现精准维护,节省成本;二是工艺流程再造,从过去的大规模生产制造到根据个性化的需求生产;三是服务的智能化,不仅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服务,也有机器和人之间的服务再造。
通信未来的5G+AI,将你从浩繁的信息中解救出来
4G取代了3G,手机在带来大量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众多焦虑,海量信息、无效信息,让当代人压力倍增。不少人甚至倡议让手机回归“原始”。
未来的通信,5G是大趋势,速度更上一层楼,突飞猛进,是否会出现无效信息暴增,引发更多焦虑?5G如何影响未来的通信方式呢?昨日,博鳌亚洲论坛“未来的通信”分论坛,vivo创始人、总裁沈炜谈了自己的看法。
“毫无疑问,未来5G跟AI的结合是5G智能手机的核心。”沈炜说,技术尽管很重要,但是消费者很多时候并不在乎技术,更关注的是技术能否给其带来便捷。随着移动化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接受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已超出人类个体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未来,必须要有一个助手来帮着处理这些信息,过滤整合,让人更加有效地掌握信息,也可以代替人处理一些相对不重要的,或者是重复的信息。比如说,要睡懒觉,手机帮叫快餐过来;到点把车打好,下班就可以直接坐车走等。要达到这样的信息处理方式,就要与AI结合,AI未来给智能手机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大脑,而5G则是为AI提供了更加高效的通信管道。“未来的手机一定更加像你的私人助手,帮你很好地处理跟你自己、跟虚拟世界、跟现实世界的关系。”
商用性的5G手机,什么时候会实现呢?沈炜介绍,他们计划在年底之前完成5G实验用机的研发,大概在明年完成预商用终端供给到运营商,2020年实现大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