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档案】寻访焦枝铁路(下): “人民战争”7个月成就焦枝线

2018年04月10日10:57

来源:大河网

  月山车站今貌仍可见当年筑路工程之浩大

  “人海战术”修建焦枝铁路的生动写照(翻拍)

  核心提示

  焦枝铁路河南段北起焦作月山,沿太行山麓,出王屋,跨黄河,越沙河,穿伏牛,经南阳盆地,止于豫鄂交界,地形复杂,工程浩大,任务艰巨。

  据统计,焦枝铁路河南段实际共开挖土石方4360万立方米,最大的挖方深40米,最大的填方高30米;共修建特大桥7座,大桥75座,中小桥涵1269座,最长的桥有1025米,最深的桥基为60米,最高的桥墩为40.6米;隧道19座,其中千米以上的5座,最长的隧道有2130米;桥涵、隧道总长度56公里。

  数字有些枯燥,但凝聚着60万河南参战民兵的智慧和挥洒7个月的心血,直到今天,横亘豫、鄂两省的焦枝铁路仍为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大河报记者孟冉文李康图

  参战以参军杀敌的豪情报名

  在周口、焦作等地采访时,熟悉或亲身参与焦枝铁路建设的受访者,言谈话语间还不时透露出时代的“烙印”。

  “我就是听说这条路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他老人家为三线建设日夜操劳,因而万分激动,坚决要求去修建焦枝铁路的。”解朝中毫不隐瞒当初的想法,他说,那时周围的群众都在谈论焦枝铁路,把“毛主席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毛主席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的话挂在嘴边,人们带着“坚决把三线建设抢在战争的前面,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的朴素感情,表达参加焦枝铁路大会战的强烈愿望。

  根据相关档案的描述,焦枝铁路动工前夕,全省民兵以参军杀敌的豪情争相报名,广大干部以带兵打仗的姿态带头上阵。一时间,父送子,妻送夫,父子兄弟争参战,一心为公去修路的动人场面和事迹层出不穷,各地报名参战人数,成几倍、十几倍地超过分配指标,而参加义务劳动的就有1000多万人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两件事——伊川县老贫农李平娃,年过60岁了还积极报名参战。大队干部看他年纪大了,劝他留下。他说:“响应毛主席号召,不能分年老年少。”李老汉刮了胡子,卖了猪,自带干粮去修路。李平娃老人的举动,在洛阳兵团被传为美谈。

  另一件事是,1970年1月26日,禹县(现为禹州市)民兵团民兵李建业带领7名民兵在沙河特大桥七号沉井下作业时,突然出现大涌沙。紧急关头,李建业一边与涌沙搏斗,一边把同伴一个个推上梯子,安全脱险。最后,流沙猛涨到6米多高,李建业被流沙淹没,壮烈牺牲。李建业父母料理完儿子的后事,第二天又把二儿子李智业送到了工地。

  “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迎着艰险上,踏着困难行,争挑重担,勇破难关,20466.html' target='_blank'>轻伤不下火线,亲人病故不回家,涌现出成千上万‘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英雄模范。”档案如是记载了河南民兵会战焦枝铁路的非凡气概。

  据了解,焦枝铁路竣工后,省指挥部表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综合档案记录,共有998个连、4935个排、14163个班以及27万名民兵受到嘉奖。回到家乡后,许多原为农民的修路积极分子被组织安排工作,进了城市,改变了命运。

  “1970年8月4日,我被安排到淮阳柴油机厂当了工人,那时焦枝铁路才开通一个多月,一夜之间从农民变成受人羡慕的工人,我高兴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啊!”解朝中乐呵呵地说,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奇迹“多快好省”7个月竣工

  一列车头上悬挂着“要准备打仗”大幅标语的火车,疾驶在蜿蜒曲折的崇山峻岭之间——专职摄影师及时拍下的这张照片,收录进“焦枝铁路会战云阳段战地摄影集”里,让我们得以从中感受到焦枝铁路通车时的激昂瞬间。

  1970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49周年纪念日。焦枝铁路的开通,成为给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这一天,解朝中参加了在河南举行的焦枝铁路竣工通行盛典。“通车典礼是在南阳车站举行的,那天,车站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红旗飘,口号震天响,中央和省里的领导都来了。”解朝中说,典礼结束后,他和几个工友被安排坐上一辆平板车,在还未正式运行的铁轨上跑了一段。“跑在自己修的铁路上,真是豪迈呀,沿途的山、水、树木格外漂亮,可惜不让拍照片。”解朝中挺遗憾。

  其实,早在1970年6月,随着焦枝铁路全线进入扫尾工程,相关庆祝准备就展开了。记者查阅焦作市档案馆保存的相关档案发现,当年6月7日,焦枝铁路河南段通车标语口号正式拟定,档案显示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向参加会战的全体工人、民兵、革命干部、革命技术人员致敬”等29条,最终,这些标语均被选用,张贴于焦枝线沿途。

  2007年8月17日,记者来到焦枝铁路的起点焦作市月山车站,试图寻找当年的标语口号,但几经改造的车站以及沿途设施早已换了容颜,那些烙刻着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初特殊时代印记的标语,已经不复存在。

  通车标语确定后,另一条喜讯也很快由河南传到北京。1970年6月19日,焦枝铁路会战河南省指挥部向交通部发出报喜电报。档案记载称:“焦枝铁路河南段60余万会战大军,经过7个月零18天大打人民战争的紧张战斗,于1970年6月18日23点胜利接轨通车,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人民战争’光辉思想响彻云霄的胜利凯歌。”很快,中央发出贺电,称“焦枝铁路创造了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为多快好省地修建铁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具有军事意义的焦枝铁路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工程,修通后,如何交接和运行呢?

  交接担负起南北干线重任

  1970年7月,焦枝铁路竣工后,又用了近3个月时间做了配套工程,依照中央“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的指示,先行试运旅客近百万人次和近20万吨货物,确定线路质量良好后,才于当年10月1日正式交付国家使用。

  1970年9月23日至28日,武汉军区在湖北襄樊主持召开焦枝铁路交接会议。交通部、焦枝铁路会战总指挥部、河南和湖北省领导以及参战单位代表共118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份标注“秘密”字样的武汉军区会议文件档案,没有记录与会人员名单,使得记者无从寻访当年参加焦枝铁路交接会议的见证者,只好结合会议纪要做一概述——焦枝铁路交接工作由武汉军区党委全权负责领导,按照当时的状况,除了湖北枝城长江大桥和尚未完成的电力、通信、给水以及房屋建设工程交给湖北方继续施工,其他后续工程均交由郑州铁路局,所需物资由总指挥部安排统一移交。

  焦枝铁路的财物不得挪作他用,多余的物资由总指挥部报请上级处理。机具、设备、车辆按好坏搭配,以原价的50%拨付原使用单位,余下的列入工程投资。按国务院规定,付清房屋拆迁、土地征购以及伤病残亡人员的医疗、安置、抚恤费用,民兵工资中需要由地方有关部门支付的部分,各地区、县、区一定要落实。

  实行人民铁路人民管原则。车站部分工作人员和已确定的每公里3名养路工,从沿线社、队里的优秀民兵,首先是从参加修路的民兵中挑选。铁路两侧的树木,由生产队栽种、管理;桥梁、隧道的守护,除黄河、汉江、长江大桥和小丁斗、龙门、九里山隧道由军队担负外,其余交给附近民兵守护,费用由郑州铁路局支付。

  1970年10月中旬,随着焦枝铁路会战河南省指挥部的撤销(省指挥部运输组继续办公至当年10月16日,后勤组留下必要人员结算账务到10月31日),指挥部及各个办事机构的印鉴同时失效。至此,焦枝铁路逐渐走上正常运行轨道,担负起与京广线平行的中国另一条南北大干线的重任。

  现状成为煤炭南运重要通道

  焦枝铁路从月山编组站引出,沿太行山南麓向西南方向一路延伸,至上世纪80年代改称为焦柳线后,不但成为豫煤、晋煤南运的重要通道,而且对京广线的运输起着分流作用,在全国铁路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月山车站技术科科长梁永欣介绍,1988年,随着枝柳线(湖北枝城至广西柳州)的修通,焦枝铁路与该线改称为焦柳线,将豫、鄂、湘、桂4省(区)一线贯穿。“由于线路的延伸,焦柳线的运行非常忙碌,原焦作至枝城区间的运输任务在整个线路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梁永欣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从湖北枝城方向到达月山站的火车日平均5.5列,从月山站开到枝城的火车日平均10.8列,而当前,由柳州方向沿焦柳线到达月山站的列车日均263列,由该站发出至柳州方向的火车日均532列。经过该站的除了一列由南阳至北京西的K183次客车,其余全部为货车,绝大多数是运煤火车。

  客观地说,采用“人海战术”修建的焦枝铁路,运行之初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先天不足,后患较多。据《焦作市交通志》载:“为解决焦枝铁路月山首发站向东运输能力的不足,不得不在1974年7月新建一条焦作至月山的绕行铁路……到1980年底,焦枝铁路才逐渐形成预期综合运输能力,10年间的配套工程花费不菲,平均每公里造价达115.51万元……1986年,焦枝铁路年货流密度达每公里1840万吨,一些区段运输能力明显不足,当年10月开始新建济源至湖北襄樊复线铁路,以缓解焦枝线压力,于1996年7月实现豫煤、晋煤、陕煤顺畅运往南方各省……”

  焦枝铁路注定成为解朝中等当年的筑路者们难以割舍的情结。“1984秋天,我在南阳走过一次焦枝铁路,当时是深夜,还是忍不住打开车窗朝外看。”解朝中说,今年他有个愿望,打算从焦作月山站起点,乘车走一趟焦枝线全程。

  原载《大河报》2007年8月27日A12版


编辑:杨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