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档案】巩县兵工厂探秘·上:袁世凯亲批建造巩县兵工厂

2018年04月11日10:50

来源:大河网

  兵工厂遗留的大水塔,左为孙宪周

  兵工厂内的生产场景

  □大河报记者孟冉文李康图

  阅\读\提\示

  在巩义市孝义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你很容易就能打听出巩县兵工厂(下称兵工厂)旧址。这个设立于20世纪初期的兵工厂,曾与当时的上海、金陵、汉阳三大兵工厂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兵工基地”。

  今天,我们追根溯源,发现“藏匿”在中原腹地的这座兵工厂有着太多的传奇:它是袁世凯亲自筹划督建的;它曾先后被段祺瑞、吴佩孚等军阀巨头据为己有;隶属南京国民政府后,它受到了蒋介石的格外“器重”;为抵抗日军化学武器,当局还秘密建造了兵工厂分厂……

  今天起,本报联合省档案馆推出“巩县兵工厂探秘”上下篇,为您讲述这座兵工厂的“前世今生”。

  遗存用于兵器淬火的水塔还在

  6月16日上午,巩义气温高达37摄氏度。年近80岁的孙宪周老人得知记者来访,特意换上一件新上衣,冒着酷暑重访兵工厂旧址。

  孙宪周是巩义文史专家,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兵工厂员工后代。孙的父亲孙同孝1918年进厂,凭借一手漂亮洒脱的书法当上书记员,之后不断晋升。据兵工厂官佐档案记载:“孙同孝,毕业于巩县县立师范学校,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4月1日到差做厂员,职务级别为少尉。”孙宪周介绍,那时,厂员相当于中层技术干部。

  除了父亲,孙宪周的二叔孙同修和三叔孙一民也都是兵工厂职员。孙宪周说,兵工厂由动力厂、机器厂、炮弹厂和制枪厂四大核心部分组成。二叔是制枪厂技工;三叔则先在厂里当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西安就读军校,从军后成为傅作义的部下,现居包头。

  多年来,孙宪周一直没有停止对兵工厂的史学研究。几年前孙宪周和当地有关部门合作编撰的一部数百万字的《巩县兵工厂资料汇编》。记者发现,书中不少地方留着手写文字。“编辑得太仓促了,有很多错误。”孙宪周说,“我修改了一些数字和事件记载,尽量还原历史原貌。”

  穿过喧嚣的街区,在一条偏僻的无名小路南侧,一座老建筑呈现在记者眼前,外墙上挂着写有“巩县兵工厂旧址管理处”的木牌。走过厅堂,工作人员热情地将孙宪周迎进后院办公室。

  依据档案记载,原兵工厂占地1400多亩,现存建筑还有工厂职员宿舍两处(今由巩义高中使用)、工厂技术学校教室数间(现归属孝义第四中学)、一座水塔、两座烟囱(曾为巩义电磁厂使用)和一条长10多公里、呈“回”字形的地下通道。

  在这些仅有的兵工厂遗存中,那座距旧址管理处五六百米远的水塔,成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资料显示,水塔始建于20世纪初,除了供员工日常吃水外,在锻造兵器时,为保证淬火工艺(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可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等)顺利进行提供水源。

  水塔通体由红砖垒砌,呈倒圆锥形,约6层楼高。塔身上方开有圆形窗户,木质楼梯绕水塔周围盘旋可达顶端。“工厂迁走后,这个水塔一直在使用。”孙宪周透露,目前,该水塔仍在提供生活和消防用水。

  考证为何选择建在中原腹地?

  对兵工厂的存世年限,坊间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有近百年历史”,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兵工厂是如何选址修建的?

  1912年,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急需扩充军备。1915年,袁世凯委任海军上将萨镇冰为督办,陆军中将蒋廷梓为总务处长,共同负责策划兵工厂的选址和建设。

  “这种说法当然符合袁世凯的心思,问题是袁世凯为啥相中了巩县?”孙宪周说,有人猜测认为袁世凯老家在河南,兵工厂选址河南比较放心,但这并非主要原因。“其实,当时全国有上海、金陵、汉阳三个兵工厂,但这些厂都在长江中下游,很容易落在革命党手中,选址中原便于掌控。”他说,选择巩县,还因为此地是中原战略要地,交通方便,有铁、煤、耐火材料、紫砂陶料等矿藏,水资源也十分丰富。

  2003年3月,巩义市一家工程队在城区挖掘水沟时,在地下20米深处发现了一条人造长洞,其墙壁与地面全部用红砖砌成,洞内有通风设施,墙上的标志牌可模糊看到“厂长办公室”、“训示厅”、“车间”等字样,有40多处出口。经专家考证,这条“回”字形地下通道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兵工厂用来储藏枪支弹药和职员躲避轰炸的地方。

  “发现通道后,市里决定恢复兵工厂历史原貌。”孙宪周回忆,不久,他随同巩义市人防办有关人员前往重庆、南京等地,试图从档案中打捞出一个“原版兵工厂”。

  “我们在重庆档案馆找到不少珍贵资料,还有许多老照片,清楚地反映了当时兵工厂的模样。”孙宪周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在重庆花1000多元翻拍的一张照片——兵工厂全体干部庆祝1938年元旦的合影。最让孙宪周他们振奋的是,袁世凯批示建造兵工厂的史料也被找到。蒋廷梓向袁世凯呈报的公函显示,“谕查巩县附近有地可否设厂”,公函附件的调查报告详细列举了巩县设立兵工厂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空白处留有袁世凯的批示“可”。

  1915年8月,巩县城北孝义镇白沙村建起一座会计房,兵工厂从此开始筹建。档案显示,筹建中,先征用748.682亩土地,后又征购700.95210亩,按每亩70元的地价付款,如有庄稼则加6元青苗费。“土地面积、所花费用精确到厘毫,还造了清册,将卖主、所征面积、四邻都记载得一清二楚,说明当时办这件事的人特别认真。”曾到重庆查找档案的巩义市人防办副主任赵红升说。

  抗战为对付化学武器建起分厂

  “陆军部为扩充豫兵工厂起见,来电致部,调汉阳兵工厂熟手200名以资应用……”“汉阳兵工厂于河南之巩县设汉阳兵工分厂,工事业已落成,日下正由汉阳运送机器,该厂之制造以炮弹及其他弹药为主……”刊登在1918年4月5日和10月13日《民国日报》上的这两则消息,表明巩县兵工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心想控制兵工厂的袁世凯已于1916年6月亡故。

  袁死后,兵工厂成了香饽饽:1916年被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控制;1920年7月,直系军阀吴佩孚进驻兵工厂;1926年,厂子又落到了军阀憨玉琨手中;1927年,兵工厂属冯玉祥管辖;1930年,蒋介石占领巩县,该厂从此隶属南京国民政府,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孝义兵工厂”。

  事实上,国民政府曾以兵工厂作掩护,又建造了分厂。据孙宪周、董洪贤等文史专家介绍,该厂对外叫“巩县兵工厂分厂”。董洪贤说,九一八事变后,为抵抗日军的化学武器,国民政府求助美国官方和科技界协助筹建工厂。

  档案记载,兵工厂分厂的设想是建立生产防毒器材、工业原料等在内的9个工厂。1933年1月,国民政府在巩县兵工厂附近征地630余亩,1934年年底生产工房竣工,设备安装到位。1936年2月1日,巩县兵工厂分厂成立。据档案记载,兵工厂分厂的筹建费用分两部分,“向国外订购设备和来华人员费用,共支付美金48万元;用于征地、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辅助工程、铁路专线等,共支付国币150万元”。

  作为一个独立的兵工厂分厂,该厂装填各种炮弹所需要的金属弹体、引信等,均由巩县兵工厂供应。“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分厂紧急西迁,生产中断。”董洪贤透露,分厂从巩义迁移得非常彻底,目前,分厂原址上没发现任何遗存。

  工运罢工斗争曾受刘少奇点评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自1928年起,兵工厂的工人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运动。

  档案记载显示:1928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派共产党员李震刚化名李占元,到兵工厂以做工为掩护,建立党的组织。1929年9月下旬,又派张绍珍打入兵工厂,建立了中共巩县兵工厂党支部,直属河南省委领导。其间,兵工厂的工人积极分子在李占元和张绍珍的领导下开展了“抢面粉”、“反克扣”、“争双饷”等斗争……

  1931年12月,兵工厂党支部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当时,兵工厂有年底双薪制度,即某个工人全年歇工不超过5天,年底多发给一个月的薪饷。如果歇工超过5天,则多发半个月的薪饷。当年12月23日,工人的双薪没有按时发下来,可是厂长和部分职员却准备扣下35万元“红利”准备私分。工人们群情激愤,提出抗议,厂党支部决定领导工人进行罢工。27日,部分工人关车停机,开始罢工。他们包围总务处和工务处,捣毁了办公室,砸开了军械库,拿出枪支和手榴弹,与前来镇压的厂警和卫队对峙。后来,工人们终于领取了一个半月的薪饷。

  值得一提的是,为争取工人权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另一起发生在1932年的罢工运动,是当时军工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斗争,在全国造成了很大影响。记者查阅档案了解到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1932年1月1日夜,乘全厂工人放假,厂警和卫队按照工厂当局圈定的名单,抓捕工人170名。共产党员段炳恒被厂方爪牙施以重刑,但他坚贞不屈,保守了党的秘密。为营救被捕工人,厂党支部决定再次开展罢工斗争,并提出“不放人,决不开工”的条件,同时帮助解决了被捕工人家属生活上的困难,稳定了罢工队伍的情绪。这次罢工目标明确,组织得力,坚持了一个月之久。最终,厂方答应工人们的要求,释放了被捕工人,罢工期间工人们的薪饷照发,罢工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1932年3月18日,刘少奇同志发表了《某某兵工厂罢工斗争的经过和教训》一文,对这次罢工的原因、情节、结果以及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该文称:“我们要向工人解释:工资不够维持生活的原因,是物价高涨,物价高涨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战争的破坏所发生出来的结果。因此工人要解除本身的痛苦,就必须驱逐帝国主义和消灭军阀战争……”

  兵工厂作为当时中国比较先进的军事工业基地,产品实战效果如何?后来厂子又是如何迁移走的?请关注“巩县兵工厂探秘·下”。

  原载《大河报》2009年6月23日A13版


编辑:杨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