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的河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合影
如今博物院每天都迎来大批游客
各种外事活动中参观河南博物院成了不可缺少的项目
河南博物院主体展馆风貌
阅 读 提 示
2008年3月20日,河南博物院免费开放首日,上万名市民排队参观。为防止意外,院方在场馆内外增设160名保安。人们拥向博物院,只为近距离欣赏那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国宝,亲身接受中原千年文明的神圣洗礼。
迄今已有82岁高龄的河南博物院,是存放数万件国宝的地方。其中,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和“云纹铜禁”是我国青铜器中的极品,也是国家文物局规定永久不准出国(境)展出的国宝。
在本报持续进行的“我的‘心’地标”推选活动中(您可以拨打电话:0371-65766666或发送电子邮件至:mengran@vip.sohu.com 参与评选),展示河南文化窗口的博物院,自然成为广受大众看重的场所。让我们走进河南博物院,看看她的人气指数为何如此之高……
□大河报 记者孟冉文李康图
厚重河南的裁量之地
最近,供职于河南一家涉外旅行社的田先生接了来自新加坡、韩国的几个旅游团,客人们将在9月底抵豫。“他们对河南博物院特别感兴趣,原本安排半天的参观时间增加到一天。”田先生说。
坐落在郑州农业路的河南博物院,因其主馆建筑造型极具中原特色和风格,更因其珍藏着数万件瑰丽国宝,被人称作是一座“开放的金库”,每天都引来大批游客尽情徜徉,沉醉其间。
田先生告诉记者,即将来河南观光的新加坡旅游团中有一位老先生,对博物院非常痴迷。2005年12月,老先生在台北历史博物馆看了一场“古中原王朝秘宝展”,这是由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台北历史博物馆联合筹办的一次大型文物珍品特展。老先生看到了120件金、玉、铜、陶、瓷及木漆器等各类质地文物珍品,尤其是对河南博物院选送的79件国宝赞不绝口,大呼“过瘾”。当得知河南博物院现藏文物达1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5000多件,尤其是藏有武则天登临嵩山时留下的“除罪金简”(目前我国发现的女皇武则天唯一的一件文物)时,老先生希望亲临河南博物院的愿望越发强烈。田先生向记者转述老先生的话:“我去河南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博物院!”
2008年3月,河南博物院免费开放短短10天内,便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为应对观众的“井喷”高潮,该院不得不新招聘两名专职引导员,加装了安全栏杆和灯光照明,增设寄存柜200多个,新添一批休息椅、童车、轮椅、急救用品,还增印10万份导览手册。
“参观博物院,让我们有了更多了解中原博大精深文化历史的机会。我是山西人,同样为河南深感骄傲……”采访中,记者翻阅厚厚的观众留言簿,字字句句令人动容。
30年代“堪居全国第二”
“河南博物院一路走过来很不容易,最早叫河南省博物馆,在世年龄比我还大一岁。”今年81岁的许顺湛老先生感叹。许老现为河南博物院名誉院长,他阅历丰富,治学严谨,著述等身,是河南文博界公认的“大家”。
“上世纪20年代初在新郑发现了郑公大墓,为了安顿墓里的宝物,才建了个博物馆。”通过许老的讲述,博物院的“前生”渐渐清晰——1923年8月25日,新郑县绅李锐在自家菜园(今新郑市豫剧团所在地)掘地打井时,偶然挖得数十件青铜器。当年9月1日,驻守郑州的北洋陆军第14师师长靳云鹗巡防至新郑,听说这事,命人在李家菜园挖掘数日,共出土100多件青铜器。
据考证,新郑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国都,从李锐家挖出的大墓埋葬着该国一个国君(究竟是哪位国君,目前仍没有定论),故称郑公大墓。新郑青铜器的出土,很快引起全国关注。史料记载:“1923年9月19日,河南省督理张福来、省长张凤台联名致电靳云鹗:‘豫省为吾华古代文化中心,此种古物有历史上重要价值。敬祈饬属筹设河南历史博物馆……’9月23日,河南省议会致函靳云鹗:‘闻台座以出地所在,应归河南保存……’9月23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亦致电靳云鹗,称应将郑公大墓文物展陈供学者研究……”至此,新郑古物归入河南古物保存所(河南省博物馆前身)收藏。
1927年6月,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决定将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并入河南大学;7月,河南省博物馆在原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地址上(今开封市三圣庙街)落成,遂将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保管起来。河南省博物馆甫一开放,观者如潮,每天最高接待人数近4万。资料记载,1928年,前来该馆的观众达75万多人。
“1930年12月1日,河南省政府将河南省博物馆确定为社会教育机关。”许老说,1930年至1936年间,是河南省博物馆藏品最丰富的时期,当时曾有评论说:“统中国博物馆所藏物品,除故宫博物院外,河南省博物馆堪居第二之位置……”
风雨数十年几经变迁
正当在全国“堪居第二”的河南省博物馆大步前行时,抗日战争爆发。开封沦陷后,藏于馆内的大部分铜器、铁器下落不明。1949年11月,国民党政府从馆中挑出5119件文物和1450套(册)图书运往台湾。至此,河南省博物馆元气大伤。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博物馆恢复正常工作。1961年6月,该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并入1958年兴建的河南展览馆。
据许老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位于郑州市紫荆山的河南展览馆主要用于展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当时最出名的有“河南大炼钢铁”、“河南工农业跃进”等几十类展览。80年代之前,河南省博物馆也进行过不少与文物毫不沾边的展览。
“我就是省里挑来做‘长垣县阶级教育展览’的讲解员,后来留到博物馆的。”河南博物院研究员张勇回忆,1970年7月,她是下放长垣农村的知青,因“有初中文化、会说普通话、形象好”而被选中到河南展览馆当讲解员,“那时每天参观展览的有上万人,讲解员的工作很重要”,当年12月,张勇被正式调入省博物馆。
“1973年,郭沫若给省博物馆题写了馆名,河南展览馆从此不存在了。”张勇说,从1977年恢复高考时起,她就努力补习,为将来考大学做准备。
1983年,张勇终于等来了圆梦大学的机会。“那时馆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许顺湛老师当馆长,他爱学习,鼓励年轻人要上进。”张勇说,当年,复旦大学历史系面向全国博物馆招收第一届进修生,经过选拔,河南省博物馆有4人(全省有5人)获得复旦大学考试资格。“我很幸运,全馆考上3人,我是其中之一。大学两年,让我对文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她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知青,同时又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她能以“33岁高龄”上大学,实在太难得了。
从陈列部一般员工,到部门主任,再到馆长助理,直至晋升研究员,张勇说“感谢博物馆改变了我的命运”。
学术分歧难挡郭沫若厚爱
许顺湛同志:
您的信收到。《关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几个问题》,也读了一遍。我提不出什么意见……田野考古工作在我国还进行得不够普遍,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化。要得出最后的定论,恐怕还须作大量的工作。既存的说法,应该说还没有脱出假设的范围,只要有更多的新证据,是可以推翻,别立新说的。争必须大胆的争,但总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言之有物,不要轻易扣帽子。这恐怕是值得注意的……
敬礼!
郭沫若六〇年六月十日这封现存于河南博物院的郭沫若亲笔信,见证了许顺湛和郭沫若的“亲密友情”,也表达了这位新中国文物考古事业奠基者对河南文博的厚爱。
许顺湛和郭沫若的真正交往始于1959年。当年6月底,郭沫若在安阳、郑州、洛阳和三门峡考察河南文物古迹,许顺湛全程陪同郭沫若6天。“在那一个星期里,我们无话不谈,可说是忘年交。”许老说,此后,他和郭沫若书信不断。那封被许顺湛珍藏至今的信,缘于他和郭沫若的一次学术分歧。
1960年,许顺湛发表《关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几个问题》一文,首次提出仰韶文化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观点。“这与郭老的观点不一致,也与当时的教科书和整个学术界的观点相对立。”许老说,文章发表后,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郭沫若请教,不想很快就得到了回信。“郭老的信不长,但意义重大。”许老说,首先,他鼓励后学,让人敬重;其次,他是大家风范,提倡学者大胆提出新意见;再次,他对考古工作“在我国还进行得不够普遍,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化”的思考,不但对河南,对全国考古界都有指导意义。
让许老欣慰的是,后来事实证明,他提出的学术观点大致是不错的。“其实,细读郭老的信,他对我也提出了婉转的批评,暗示并提醒我不要随便扣帽子。”许老说,最近他重新翻阅自己以往的文章,发现里面的确存在郭沫若指出的毛病,“每次重读他的信,都感到很亲切,很现实”,他认为,郭沫若这封信不仅对他是个警戒,而且对当下学术界的学者,特别是年轻朋友,都是一种教诲。
现址取意“九鼎定中原”
1991年秋,河南省博物馆迎来由“省级”到“国家级”的嬗变机会。
当年,国务院决定由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筹建新馆舍。然而,当时全国适逢基本建设高潮,各设计单位“活”满为“患”,没人愿意承担新馆设计。正当省博物馆一筹莫展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齐康却明确表示,愿意承担河南博物院的方案设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齐康此举,是出于报恩之心。齐康是我国建筑界的老前辈杨庭宝的得意弟子(杨庭宝与梁思成齐名,在建筑界向有“南杨北梁”之誉),而杨庭宝是河南南阳人。
河南博物院怎样设计,才能把中原文化的特点与现代风格完美地结合?齐康一时难以找到灵感。不久,齐康到登封,他登上古观星台,顿感如此宏伟建筑,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中原之气。借助观星台飘荡天地间的超然灵感,齐康挥笔绘就了河南博物院:主体展馆呈金字塔形,整体建筑共设九座,采取中国传统建筑中心对称布局,有“九鼎定中原”的寓意。其四角由四根斜梁互撑,整体而论,构成四面八方,体现出易经八卦的特质;金字塔顶,指向北方中天,象征中原乃地心天中。
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决定,将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5月1日,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的河南博物院新馆隆重开放。
“我家住在文博社区,与浓缩中原千年历史的河南博物院一路之隔。博物院非常值得一去,我都不知去过多少回了……”每次迎来新游客,田先生都介绍河南博物院,都会向游客发放他印着寓意“九鼎定中原”主馆照片的名片。
推选理由
上海网友“我心永爱”:去年到河南博物院参观,有幸聆听了华夏古乐团的演奏。那空灵飘荡的韵律,精心营造的历史氛围如穿越时空隧道,让我感受到了神秘辉煌的两周列国间的风云际会。有机会,我还会去河南大饱眼福和耳福!
原河南博物院讲解员、现旅居国外的赵唯唯:
1999年6月20日,我为视察河南博物院的江泽民同志讲解文物,他夸赞我们是“国家级的博物院,国家级的讲解员”。无论我身在何处,永远牵念博物院。
原载于《大河报》2009年08月27日 A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