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十年:“村”变成了“社区” 井水变成了自来水

2018年05月11日07:55

来源:大河网

  2008年,李富友夫妻合影。

  2013年,李富友夫妻合影。

  正在准备坝坝宴的李婷

  □策划:政务产品部 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朱长振文图

  丈夫李富友54岁

  妻子王桂英50岁

  女儿李婷31岁 已婚

  逝者儿子李志(1993.10.28~2008.5.12)

  2008年5月12日的那天下午两点半,突然的剧烈摇晃过后,在都江堰打工的李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回家。因为一路交通不畅,李婷步行、打车、租车、搭顺风车,走了整整一天,5月13号傍晚,才赶到了距离都江堰17公里外的家,向峨乡石花村。然而,等待她的,是弟弟的死和母亲的悲痛欲绝。

  此后的十年,从青春少女到结婚生子,李婷始终陪伴在母亲身边,再也没有出远门打工。如今,母亲王桂英在外孙女的欢声笑语中,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父亲李富友常年在外打工。

  外孙女的到来,她的阴影在慢慢消散

  这是地震过后的第十年,记者如约再次回访这个家庭,并与《凤凰卫视》的同行一起,以拍纪录片的形式来记录这个家庭的十年变化。

  4月的都江堰油菜花开得正艳,向峨乡政府旁边的幼儿园门口,接外孙女放学,回家路上,王桂英带着外孙女玩;回家后,王桂英拿零食给外孙女吃,外孙女喂外婆吃,两个人很开心。

  每天下午5点,50岁的王桂英都会提早等候在幼儿园门口,接送外孙女代思琪,成为王桂英这两年生活中固定不变的内容,代思琪是王桂英女儿李婷在地震过后生下的小女儿,一直住在外婆家,由王桂英一手带大。

  2008年5月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王桂英难得有这样的轻松。十年前,5月12日的那天下午,王桂英在老房子里躲过一劫,然而,这样的好运气却没有眷顾她的小儿子李志。是外孙女代思琪的到来,一点一点地驱散着王桂英心头的长长阴影。

  地震后,王桂英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坝坝宴,后来身体大不如前。由于父亲李富友常年在外打工,李婷心疼母亲,逐渐替代了母亲的角色。

  生活的地方从“村”变成了“社区”

  3月18日这天还没亮,李婷和其他人结伴出发去做坝坝宴,一群人在路上有说有笑,到达后,开始搬桌子、洗碗忙活起来。

  李婷老公常年在外跑车,每个月能给家里带来3000多元进账。李婷为了贴补家用,会抓住每一次做坝坝宴的机会。一场坝坝宴,需要从清晨做到黄昏,很累很辛苦,不过大家在一起,彼此说一说,笑一笑,辛劳也就一点点融化于无形之中了。

  与其他乡村的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无论是宾客还是与李婷一起做坝坝宴的同伴中,与李婷年纪相仿的很少见,而在地震前就早早出去打工的李婷,这十年间却始终留在了向峨乡。

  从老屋搬进新房子,李婷结婚生子,一家人过上了崭新的生活。小家的日子,聚少离多,每次男人回来,这家才真正有了生气。李婷的老公平时都在成都,因为常年在外跑车,2013年结婚后,夫妻两人一直聚少离多。每次回家,一家人都倍加珍惜。除了异地分居,由于王桂英并不识字,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经济问题,也时常困扰着李婷与老公。

  4月20日,在南方打工几个月没回家的丈夫代虎林回来了,记者赶到时,他正在家中和女儿玩,而李婷正忙着做饭。

  一片片刚刚萌芽的小树,在向峨乡石花社区周围立了起来,为这里增添了不少生机。王桂英和很多地震中曾经失去孩子的中老年人一样,每天接送着孩子、陪伴他们、为他们洗衣做饭。

  如今,王桂英和李婷生活的地方从“村”变成了“社区”。井水变成了自来水,柴火烟囱变成了天然气与抽油烟机,一栋栋楼房前出现了长凳。这里的居住环境变了,生活方式变了,但不变的是乡里乡亲之间那种抱团取暖的习惯。

  记者手记

  每次来他们家的时候,我感觉不到他家有什么太大变化,日子过得很平淡,很正常。其实李婷,我能感觉到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孩子,但是李婷为了照顾家,不再出去打工。

  有时我在想,为什么跟踪采访十年的家庭都这么配合我,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愿意让我给他们拍合影,后来模糊地猜到,经历过地震之后这些家庭特别抱团,他们格外珍惜每一次团聚的机会,特别想找一个理由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饭热闹热闹,而这一次非常遗憾,由于李富友外出打工,李婷又忙着做坝坝宴没能拍成全家福。有好几个人对我说,你永远不知道哪一次见面就是最后的分离。

  回访

  新闻1+1

  河南地震台网建设升级

  地震速报时间从30分钟缩至2到3分钟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彭飞

  本报讯今年的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10周年纪念日。5月10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郑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防震抗震指挥部副指挥长、省地震局局长王合领介绍了汶川地震十年来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进展。记者了解到,十年来,河南地震台网建设不断升级,地震速报时间从之前的30分钟缩短至2到3分钟。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的国家,河南是我国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王合领说,河南历史上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30次,6级以上地震7次,5级以上地震活动次数在中、东部20个省中排名第五。河南历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地震和地震烈度最高的地震分别来自1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和1830年河北磁县7.5级地震。

  地震监测预报对于防震减灾有重要意义。王合领介绍,十年来,河南省市县投入资金5667万元,新建市县地震台74个、台网中心17个。丹江口水库、小浪底水库等专用地震台网与省地震台网实现互联互通。全省地震监控能力显著提升,地震速报时间从以前的30分钟缩短至2~3分钟。

  地震灾害防御方面,据介绍,全省18个省辖市中,有12个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成果正逐步应用于城乡建设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十年来,我省投资124亿,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全省9245个学校1569万平方米的校舍抗震加固。同时,实施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高烈度区农村民居抗震改造项目,投资21.34亿元,改造农村危房22.4万户。

  在应急救援方面,河南组建了河南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省武警总队河南省抗灾救灾应急救援队等骨干应急救援力量,全省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达91支5661人,车辆达3909台。建立12322公益服务热线,及时接听群众来电,回答群众疑问,有效处置了8起地震谣言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