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这家公司从6人考察队成长为“高原明珠”,靠的是什么?

2018年05月28日20:36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潮,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小人物,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自己的传奇,铸就了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大河网推出系列报道,走近“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讲述一群普通河南工人在青藏高原的故事。

  青藏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这里空气稀薄,气候极为恶劣,被称为“生命的禁区”。5月15日至22日,大河网记者随“党旗飘扬在高原,主流媒体看能源”采访团一行穿越大漠戈壁、草原牧场,来到位于青海省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义海公司(以下简称:义海公司)以及下属两矿进行实地采访,经受缺氧、干燥、寒冷等恶劣环境的考验,寻访在青藏高原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进取、特别能忍耐的河南人。

▲大煤沟矿曾经的宿舍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这首在义海公司大煤沟矿流传的打油诗,生动的再现了这里残酷的生存环境。是什么让义海人坚持下来并逐渐成长为“高原明珠”?义海人会毫不犹豫地说:“那就是党建引领聚民心”。

  “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西部大开发!”2003年,一支由王宏昭、赵少普、张新国、刘所林、张占村、王智荣6名党员组成的考察队,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煤沟考察并认识到:一方面,这里环境艰苦,自然条件恶劣,缺氧、无水、无电、无通信,甚至没有一条路;另一方面,这里是独资经营、煤炭易开采、赋存条件好、资源储量丰富。

▲戈壁中的大煤沟矿 陈晓东 摄

  这6人组成的临时党支部,在去留问题上反复斟酌,经报请上级批准,最终形成了“留下放手一搏”的口头决议。

  决定留下来是一回事,能留下来则是另一回事。义海公司大煤沟矿海拔3500米,木里矿海拔4200米。这里的氧气只有内地的60%,空手走路就像内地背一袋面。更重要的是不能感冒,一旦感冒了要马上治疗,不然就很容易引发肺气肿,弄不好会要人命。义海公司木里煤矿门把手曾经是金属制的,现在统一换成了木制的,只因天寒时有人一握门把手就粘住了,一拽扯下一层皮,连痛觉都是延迟出现的。

▲如今的大煤沟矿 陈晓东 摄

  在义海公司大煤沟矿,地下水含氟量是正常值的12倍,不要说饮用,连洗澡都不行,用水得到近百公里外的大柴旦去拉。为了节约用水,每人发一个15升的塑料桶,每天限量一桶。洗脸,一盆水用好几天;刷牙,一缸水分好几次。因气压低,水不到80摄氏度就开了,眼看着面条在锅里上下翻滚,捞出来一尝,根本不熟。饺子就别想吃了,用高压锅煮,就成了一锅粥。高原之上,蔬菜奇缺,最初到的一批人,长达1个月连一片青菜叶也没尝到。住的就更困难了。2003年6月18日大煤沟矿正式挂牌时,只有原绿草山矿务局留下的四间用作调度室和值班室的土坯房,里面是一张木板床、一个煤火炉、一部报话机。木里山上建房,地基要穿透永久冻土层建在岩石层上,一年中施工时间只有4个月。最初住帐篷,一要防刮跑,二要防狼咬,睡觉时一律穿着大皮靴脚朝外,为的是野狼偷袭时即使伤人也不害命。

  义海公司木里煤矿,盖房地基要挖透永久冻土层,一直打到岩石层,并且一年中施工时间只有4个月。还有路的问题,大煤沟矿属于戈壁滩,虽然难走,但横竖都能过。木里山原是无人区,和山下相连的是唯一的一条放羊路。汽车沿着放羊路,150公里走上七八个小时是常事,遇上恶劣的天气,走上两三天也是常有的事。这样的路最怕夏天,一到夏天,就成了翻浆路。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需要党旗引领;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够砥砺意志;越是艰苦的环境,越可以凝聚人心。

▲高原中的党建室

  党员带头,开工当年的年底通上了电,结束了柴油机发电的历史;党员带头,打了水源井,结束了吃水到大柴旦去拉的历史。

  因为有党旗引领,在这里,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核心作用从未削弱,各级党组织发挥出了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使得决策有保障,管理有遵循。

  从2003年那个临时党支部会议开始,党组织一直发挥政治核心作用。2008年初夏,维系大煤沟煤矿生产、生活的22公里供水管路被洪水冲开后又上冻,30多名党员干部在党总支领导下舍命抢修;同年11月海西州发生6.3级地震,距离震中10公里的大煤沟地动山摇,38名共产党员与82名入党积极分子从各个岗位向这里集结……

  如今,从临时党支部,到党支部,到党总支,再到党委,换了七任班子,但党组织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这,才是义海公司的根和魂!

  先生产后生活,这是创业初期受自然条件所限不得不做的选择,义海公司党委认识到如果不能及时偿还职工生活设施的欠账,所有的生产也是不可持续的。

  2008年起,义海公司党委提出,要“高雅娱乐、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硬件方面,在海拔4200米的天峻义海建成了彩钢房宿舍、澡堂和食堂,室内安装暖气和弥散式制氧设备;在海拔3500米的大煤沟矿建成了蔬菜大棚,开通了矿区班车,设立了自动取款机,建了职工超市;在海西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建成了总部办公大楼、职工公寓和体育设施……看到矿区一株株新疆杨、沙棘、红柳、沙柳,看到被矿工称为“天然氧吧”富有江南特色的高原花房,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这里是雪域高原和茫茫戈壁。

▲职工集体生日现场

  软件方面,义海公司制定了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战略规划,在党支部所在地建成了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基层党支部坚持每月为职工过集体生日;成立了民族舞蹈队、摄影协会、文学社,并鼓励职工为自己写作,办报纸、写史志、出丛书,供大家记录人生这段不平凡的历程,搭建了“煤亮子”成长的广阔平台。

  女工吕俊花,是原绿草山矿务局大煤沟矿的职工,当初不少人怕外来企业没有未来而选择买断工龄时,她和她的丈夫选择了留下来。现任义海能源综合办公室科员的她坦言,现在的收入是之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如今,她家里买了车,还在西宁买了房。“最重要的是,我也入党啦。”吕俊花笑着说。

  同样被义海能源党委培养入党的,还有来自大草原的大学毕业生、蒙古族职工金柱。他苦练业务、表现出色,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如今已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

  对那些对外承包工程中的农民工,义海能源也同样关心。他们出台了《农民工工资代发管理方法》,要求承包施工队进入工程现场后,第一时间完成人数统计、信息核对等工作。结算工程款时,由财务扣除工资款,将工资足额、直接转入农民工银行卡。这种负责任的做法得到了青海省政府的表扬。

  相关推荐

  ·【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这群河南人干了啥? 被国务院联合核查组称赞创造了奇迹

  ·【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坚守岗位 才不辜负与亲人相距两千多公里的思念

  ·【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河南人在这里修了一条路 藏族同胞拉起他们跳起锅庄舞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