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推进城市台创新发展

2018年06月12日12:00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

  摘要:面对媒体融合创新的新趋势、新挑战,广播电视的内涵与外延、形态和特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改革思维推进城市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创新发展,要认识其必然性、审视其新途径、探索其新方法,用理论指导的力量和务实践行的探索,实现广播电视巨大的传播力、广泛的影响力、深厚的公信力。在这个创新融合、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台既要看到显性的优势,也要看到隐形的劣势;既要挖掘潜力,也要融合资源;既要明确目标,又要找到途径。通过强化时代意识,坚持精准发力,创造用户需求,实现城市广播电视台的转型发展,更好地履行广电媒体的职责和使命。

  关键词:广播电视;创新融合;改革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使得广播电视跨界融合、跨越发展,在技术领域、艺术水平、传播效果上得到了持续提升。作为内容生产、传播载体和分发平台,广播电视在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留下真实影像声音的同时,借助技术的力量和想象的翅膀,也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未来的曙光。可以说,广播电视使人类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空前的延展。正是这种连接古今的穿透力,让广播电视有着巨大的传播力、广泛的影响力、深厚的公信力。

  当前,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内涵外延、形态特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既面临着新兴媒体不断带来的外在挑战,也面临着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国家、社会、行业的大背景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扎实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是城市广播电视台必须做、又很难做,既要做好、又要长期做的紧迫任务。

  一、认识广电媒体创新融合的必然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媒体融合工作高度重视。2014年8月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8月18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之后又特别就媒体融合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升级发展与创新融合,指明了大方向和路线图。

  新时代面临新任务,大目标要求有大担当。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快速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在创新与融合中旌旗飘扬,成为具有强大舆论引导力的现代主流媒体,确实是个大课题,也是一项新任务。

  按照国际通行的理解和认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是人才流、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的综合之地。英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K.J.巴顿就把城市定义为“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既然是系统,那就意味着人口的众多、商业的繁荣、体系的完备。在中国的城市定义上,城市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有着行政上的级次区分,更有着区划面积、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上的差异。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以上,城市数量657个。在其中的278个地级市中,普遍设有广播电视传媒机构,也就是说中国有8亿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可以享受到更为丰富、更为多元、更为便捷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当然,这为广播电视媒体创新融合提出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会。

  作为区域性、地方性的主流媒体,我国广播电台、电视台长期以来一直是分设的。虽然二者之间有着共生关系和共同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却各自独立于一方天地,互不互补,互不交叉。这种线性的媒体存在是不能够适应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的。

  结合城市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实际,把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放在网络时代和城市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从解决城市广播电视媒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视阈统筹把握,着力推进城市广播电视开放共享、创新融合、联合发展。就要充分认识认识到,城市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火车头”,广播电视媒体要从增强服务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不与中央台、省级台抗衡,不与县级台、城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争利。把主体放在“人民”上,把主题放在“民生”上,围绕广大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看似平常,却贴近日常的琐碎小事来表现党委政府政令是否通畅、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用人民的眼光和需要去看待、衡量和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的创新融合与发展。

  在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一要强化扁平思维,改革媒体内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布局,促进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产生化学式的反应,达到深度融合的目标;二要坚持用户思维,作为主流媒体和主阵地,要不断调整节目内容和呈现形式,满足用户的需求,让用户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受益者和盈利模式的获得者;三是要树立平台思维,通过技术的转型升级,实现节目通过多平台传播的多样化、快速化、便捷化;四是要撬动基因思维,善于将广播电视的价值灵魂与新媒体的优势特长进行互补,用新媒体的基因激活和改造广播电视;五是要打造开放思维,以“云服务”的理念,在平台、资本、路径上对接广阔的社会资源,在自身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实现功能、效益和形象的最大化。

  二、审视广电媒体创新融合的新途径

  每座城市的历史印记、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和媒体融合孕育了不可复制的基因和元素。普遍意义上讲,在广播电视媒体创新融合的过程中首先经历了电视同类媒体的合并,也就是有线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和电视台的合并,再次经过了广播和电视两个载体的合并。两种加法性质的物理合并,实现了广播电视媒体体量的加强和体积的扩展。

  从问题导向出发,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中,要注重本土化即本地化的战略,以深耕本台、服务本地的方式方法对本地本土资源精耕细作,与城市相生相伴相随,与发展同步同行同进,与人民互联互通互融,扎根城市全域,聚焦城市精神,服务人民群众,把党委政府的需要和普通市民的需求紧紧连接起来。在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上把握趋势、发挥优势、形成气势。

  1.以战略视野注重融合布局

  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对政策执行程度的不一致,直接导致当前广播电视机构的“花样”存在,有的是广播电视台,有的是总台,有的是集团,有的是局台一体,还有的是公司。但是,不管名字如何,性质不变,广播电视媒体领导都要以政治家办台的大局视野和企业家经营的市场经验,敏感意识到战略思维决定着媒体创新融合与走向。

  怎么看决定着怎么干,怎么干决定着结果怎么样。在这样逻辑思维和因果关系的主导下,广播电视媒体的主要决策者要把握大势,以顶层设计的思维,着眼大局,着力大事。优先考虑发展新媒体的主要问题,同时考虑自身发展的实际,做出统筹安排。通过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对原有的采编播全流程和经营管理全系统进行数字化、集约化改造,推进媒体融合从数量相加迈向深度融合阶段。

  2.以集约意识注重组合效应

  在舆论生态环境复杂的状态下,城市广播电视媒体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能否切实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关系着城市广播电视媒体整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怎么样解决台网“两张皮”的问题,找到具有黏性的“双面胶”,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从“面对面”到一体化的深度融合,需要巨大的智慧和有效的实践。

  在融媒体内容生产上,一些地方的广播电视媒体构建了“新闻大厨房”式样的现代新闻集成中心,这种拥有多个传播终端的新闻生产体制建设,实现了新闻内容传播渠道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的跨越式裂变。“同渠道采集、多平台分发”的内容生产体系,是一种融合姿态下的新组合,在节约成本的同时,通过对同一新闻事实的多平台、多维度、多层次的展示,创造出超过单次传播数倍、数十倍的影响力和传播价值。

  三、探索广电媒体创新融合的新方法

  在解决广播电视媒体创新融合的过程中,要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从问题中求破题,从导向中找方向,把媒体深度融合放在当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去谋划、去实施,着力打造现代传播新体系。

  1.以技术应用保障融合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术是导致媒体创新融合的基础和基石,是根本中的根基。由于技术的革新是以裂变的方式和速度在进行,数字和信息技术促进广播电视媒体进入了常变常新的阶段。在基础网络驱动方面,网络光纤大规模改造,IPTV、互联网电视、超高清电视等创新应用,让广播电视走向了互联网的“蓝海”;在移动网络方面,成熟的4G技术实现了县以上城市的全覆盖,为移动视听技术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创新内涵,加之即将推广的5G技术,未来更加不可限量;在大数据库建设上,对音视频、文字图片的分析处理速度“一日千里”,处理效果“日新月异”;终端覆盖技术则让人们一机在手,信息全有,甚至人机交互,随时感知,这都改变着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技术是广播电视媒体创新融合优先发展的战略,对于搞好平台建设,抓好多渠道采集、多平台发布“中央厨房”建设至关重要。

  2.以辩证思维解决融合难题

  推进广播电视媒体创新融合与改革发展,要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纷繁复杂中抓关键,顺势而为中促改革,不断破解问题和困难。在媒体融合中,透过整合资源,形成采集与编发两大环节,统一的采集端负责新闻信息内容的采访,编发端则掌握着各频道栏目、各频率节目,以及台官网、官微、手记APP等新闻端口。前方记者提供新闻的产品、半产品,后台编辑则根据各个传播端口的特色属性、定位功能、用户喜好、消费习惯等进行精心的再加工、再创造,各终端的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呈现出鲜明的区分度、层次感,形成了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融媒体传播矩阵,与传统栏目、节目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职能和舆论引导作用。这样,主流舆论阵地才会巩固壮大,主流媒体的地位才会更加牢固,对舆论主导权和话语权掌控才会进一步强化。

  3.无锡广电集团“智慧无锡APP”的启示

  智慧无锡APP是江苏省无锡广电集团官方打造的无锡本地生活服务应用智慧无锡客户端,此客户端以新闻资讯、社交娱乐、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客户端。上线于2012年12月28日,最初名称是“无线无锡”,后更名为“智慧无锡”。在人口只有400万的无锡,智慧无锡APP的成功是引人注目的。2017年7月26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7上半年中国媒体APP总下载量排行榜》和《2017上半年华东地区媒体APP总下载量排行榜》两个榜单当中,智慧无锡APP以362.11万总下载量位居全国榜单第23位,华东地区榜单第11位。如此优秀的成绩与其自身的突出特点密不可分,首先它代表了全国广电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用最尖端的科技武装传统的广播电视,不再固守原有的信息传递方式,更关注于受众乐于接受信息的方式。其次,它所具备的功能可以为生活在无锡的市民提供贴心的生活服务,成为广电系统与公众交流的另一个有力平台。再次,它的出品方无锡市广播电视台,已经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在传媒行业深深扎根,这造就了智慧无锡APP天然的文化底蕴和对品质的高标准高要求。最后,智慧无锡的服务理念是为无锡市民提供全媒体式服务,成为城市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无锡作为广电系统背景下产生的新兴媒体产品,它并没有丢掉其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长处,而是采取了互相借力的模式。首先,凭借新媒体的新平台,无锡广电利用智慧无锡拓展了其已有的发布渠道,并将智慧无锡客户端上的用户引流至传统媒体,这无疑是一种成功且有效的反哺做法。而无锡广电凭借自身数十年建立起的公信力、权威性也帮助了智慧无锡迅速取得了人们的认可。其次,利用无锡广电这块金字招牌和广电所拥有的巨大资讯资源,智慧无锡APP所具备的模块包括:新闻、直播、点播、专题、政务、报料、互助、调查等。可以说,智慧无锡的媒体属性和交互功能都比较强,随着它的不断升级,它对用户的黏性将越来越大。对交互的强调和用户需求的强调,让智慧无锡充分地从无锡广电汲取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让它充分依托媒体的优势,将民生服务资源引入了智慧无锡。可以说,如果没有无锡广电做智慧无锡的坚强后盾,智慧无锡恐怕无法在建设民生服务平台、切入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如此有建树。智慧无锡紧扣“民生”两字,积极布局三大板块:智能交通、生活助手、电商服务。其中智能交通板块,包含了无锡市的公交、地铁、出租、飞机、公共自行车、路况等实时信息。生活助手板块,包含了无锡市的车辆违章查询、天气预报、影院购票、旅游咨询、号码通等生活信息服务。电商服务板块,包含了无锡市本地电商所推出的惠购和大型商超推出的活动信息等。最后,智慧无锡作为无锡市自有客户端用户数最大的APP,它的后台所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和行为数据,不仅为智慧无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大数据分析支持,同时也为我们的传统媒体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这个数据支持,对无锡广电的继续发展意义尤为重大,它可以帮助无锡本地的媒体充分了解无锡市民的关注点、需求点等。自然,智慧无锡积淀下来的数据,在未来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长远价值。

  在广播电视媒体创新融合、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台不仅要看到媒体融合的必要,还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城市台只有强化时代意识,坚持精准发力,创造用户需求,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通过建好平台、创新内容、拓展渠道,才能实现城市广播电视台的转型发展,才能更好地履行广电媒体的职责和使命。

  注释:

  ①转引自毛新红《从2016城市分级榜单看黄山市未来发展路径》,《黄山日报》2016年10月10日。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