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蓝天幸福感越来越强
——七大关键词看河南环境保护系列报道之蓝天保卫战
□河南日报记者赵力文
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努力通过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执法、严厉的问责,打好蓝天保卫战。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逐步改善大气质量,还人民群众蓝天白云。
源头抓起实施“六控”
治霾,须从源头抓起。我省坚持精准治理,从源头上遏制大气污染问题,自2016年开始重点实施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六控”。
控尘——各类工地全面实行扬尘污染管控,实施精细化管理,安装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城市主要道路和高架道路全部实现机械化洒水清扫。对渣土车实行自动化密闭改造。
控煤——全面淘汰城市小燃煤锅炉;采取清洁煤替代等方式,减少燃煤散烧污染;全面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通过开展清洁取暖,仅2017年全省新增受益群众就有205万户830万人,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290万吨。
控排——全省运行的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完善水泥、碳素等行业环保设施,加强石油炼制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钢铁、焦化等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有效减少工业企业污染排放。
控车——截至2017年,我省累计淘汰黄标车124万辆,占2013年年底黄标车总量125万辆的99.2%。
控油——仅2016年,我省就查封取缔黑加油站点11690家。郑州、安阳等7市4县按国家要求如期全面供应国Ⅵ标准汽柴油。
控烧——坚持疏堵结合,建立严格管制焚烧污染工作机制并开展日常巡查。全省2017年夏季火点减少到35个,秋季首次实现“零火点”。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彻底驱散雾霾,实现蓝天白云常在,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更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我省在不同阶段,开展了不同领域的专项整治,同时又坚持综合治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向纵深发展。
2017年,我省实施“三治本三治标”,大力推进集中供热供暖工程建设,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实施燃煤“双替代”,严格落实扬尘污染治理、工业企业污染管控、监测监控体系建设。今年以来,紧盯突出问题,我省集中开展了扬尘治理月专项行动、机动车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工业治理项目、集中供热工程、老旧车淘汰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我省还加快产业转型步伐、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使企业加快生产工艺改造,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发展方式转变筑牢防治之本。
在坚持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基础上,我省还大胆创新,制定月度生态补偿、绿色环保调度、有奖举报等一系列新制度,构筑起长效的制度屏障。
蓝天频现群众点赞
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我省大气质量持续好转。
2015年开始,郑州市的环保志愿者王鹏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围绕二七纪念塔、中原福塔等地标拍摄、展示每天空气状况。2018年元旦,他们展示了2017年全年组图,一张张照片直观表明,蓝天确实比往年多了,特别是12月份与往年同期对比尤为明显。
颗粒物浓度指标持续下降,也表明了我省大气质量改善的趋势。
全省PM10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13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106微克/立方米,降幅为21.5%;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8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62微克/立方米,降幅为22.5%,完成国家“大气十条”规定的目标任务。
今年前5个月,大气质量继续保持改善态势,全省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6.9%和9.8%,优良天数同比增加7天。
拥有蓝天也是一种幸福。随着我省大气污染治理不断深入,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将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