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归欣
乐于助人,扶危济困,这是卫建亚的情怀,也是他的家风家训。
7月16日,太康县符草楼镇谭桥村文化广场上烈日炎炎,一动就是一身汗。卫建亚跟同事们从车上卸下捐赠给群众的最后一台净水机,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虞城人卫建亚,今年40岁出头,是省扶贫协会“众情大爱”精准扶贫项目负责人,也是协会的常务理事。虽然顶着个“闪亮”的头衔,他不但不从协会里领取一分钱薪酬,每个月还要搭进去不少钱作项目运行经费。
图啥?“扶贫这事儿,就是个情怀。”老卫仰头灌下一瓶矿泉水,跟记者说。
乐于助人,扶危济困,这是卫建亚的情怀,也是他的家风家训。爷爷去世早,奶奶含辛茹苦拉扯着父亲和姑姑,靠着乡里乡亲的接济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父亲经常教导卫建亚,如果看到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帮一把。“我小时候一遇到乞丐,就往家里领,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红薯,反正不让人家空手。”他说。做善事这颗种子在卫建亚心里生根发芽,跟着他成长。
2008年,在商丘做电器批发生意的卫建亚,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柘城县岗王镇有个9岁的小姑娘,父母双亡,仍坚强地学习生活,还要照顾3岁的小弟弟和患病的奶奶。深受感动的卫建亚第二天就赶到柘城,不仅给小姑娘送去米面油,还把身上带的现金一股脑儿掏了出来。回到商丘,他和妻子徐秀英商量后,作出了一个别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决定——每年年底盘点完,做个预算,除了第二年的进货款和吃穿用度外,全部拿出来帮有困难的人。
为啥?“钱这东西,花在帮助别人上最有意义。”卫建亚说。看望孤儿、慰问老人、资助学生……10年来,老卫捐出的钱物在20万元上下,对于算不上“富翁”的他来说,这已经是个不小的数字。
坚持行善,老卫渐渐被当地媒体关注,他却有了困惑: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怎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2011年,在商丘市扶贫办推荐下,卫建亚加入了省扶贫协会,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从“单打独斗”,变成了“团队作战”,从此“如鱼得水”,在扶贫路上越走越远。
2016年,在省扶贫办和省扶贫协会支持下,卫建亚牵头组织实施了“众情大爱”精准扶贫项目,积极对接爱心企业,为全省各地困难群众“雪中送炭”。两年多来,项目累计捐赠的食品、衣物、饮水设施等物资,价值超过2000万元。
能帮到越来越多的人,让卫建亚很欣慰,但更让他高兴的是,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参与扶贫事业。“众情大爱”项目刚成立时候,只有20多家企业参与,现在已经突破500家,覆盖全省71个县市区。这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在与卫建亚做生意的“半路上”,被他感染加入了扶贫队伍。
“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参与脱贫攻坚,是一大幸事。”卫建亚说,“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小康社会一定会早一天到来。”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