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 刘晓明 贺志泉)10月27日,三门峡市在郑州会展中心举行“才”来三门峡新闻发布会。从几千年前的老子到50年代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工建设,再到如今的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这一点,三门峡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发布会现场
老子成为三门峡史上首个招才引智的案例
据史书记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因周室衰败,经函谷关到西域隐居,受到函谷关关令尹喜盛情款待和热情挽留,尹喜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老子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留下来,继而著成《道德经》这一流芳百世的思想巨著,可以算作三门峡历史上最早、最成功的柔性引才和招才引智案例。
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吸引集聚了来自全国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业领域的专家,正是依托这些人才,三门峡市应运而生。60年峥嵘岁月,60年砥砺奋进,三门峡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先行先试的气魄、优美宜居的环境招揽八方之才,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在这里快速崛起。
三门峡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一次创业”靠政策、“二次创业”靠资源,“三次创业”靠人才。尤其是近年来,三门峡积极秉承、大力弘扬爱才重才的优良传统,加快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人才新政”,谋划人才工程,将人才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摆上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立项目、搞合作、联络感情,都是为让“才”来
人才需要项目,项目离不开人才。为此,三门峡将人才和项目一并谋划、一并引进、一并扶持,让人才来有所为,让项目来有所依,实现人才和项目的互相融合、促进,切实增强招才引才实效。2018年以来,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2个、高层次人才283名,实施人才项目38个,智能机器人及大数据应用、杜仲精深加工等一批高科技人才项目实现落地。
三门峡当地还大兴“柔性引才”之风,出台院地院企合作实施意见,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战略咨询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据了解,三门峡已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11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中科院黄河金三角技术转移中心、清大大健康研究院、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技术研发转化机构加快建设。
推进“人才回归”工程。以三门峡籍、有三门峡成长经历、与三门峡有特殊感情的各类在外人才为对象,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组织各种联谊和项目对接活动,促进项目、技术、企业、人才、资金、信息回流。目前,已建立680余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档案,引进高层次人才120余名,实施了亚龙眼科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创业项目。
实施“名校英才来峡”计划。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到高校开展专场招聘、组织“崤函学子家乡情”等活动,2018年以来已引进2000余名优秀毕业生来三门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一批青年人才。
资金扶持、安家补助、子女入学,人才来三门峡有这些实惠
人才招进来了,又如何留住?三门峡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扶持资助,特别重大的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给予1亿元扶持资助;给予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给予最高500万元融资担保;创办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给予200万元奖励。
同时,发挥财政的撬动作用、基金的引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全市设立1.4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的创新创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的创新创业风险基金。设立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的国有全资人才科技运营公司,完善人才科技服务支撑体系。设立规模为3000万元的人才科技发展专项担保资金,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提供最高500万元的融资担保。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才“结对子”。实行“人才绿卡制度”,持卡可直接办理配偶工作调动、子女入学入园、健康体检等服务。建设人才工作网、公众号、人才信息库,形成“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构筑专业化、智慧化的线上“人才之家”。开设“优秀人才风采录”等专栏,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