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载寻亲路!赴台抗战老兵后人寻根: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家——河南

2018年11月08日20:16

来源: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吴国强 张鸿飞

  1949年,老兵史运生随部队撤往台湾,从此,一道海峡隔断了两地相思情。1977年,49岁的史运生因病离世。“由于当时两岸尚未开放交流,我爸爸离世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见到家乡的亲人。”史运生的女儿史豫秀说,在她父亲史运生去世的这41年来,她一直挂念着代父寻根觅亲,期盼有朝一日找到故乡的亲人。

  老兵史运生生前照片

  2017年,史豫秀来到河南寻亲,在“头条寻人”与大河报“大河寻人”的共同帮助下,史豫秀终于替父亲圆梦,找到了家乡,找到了父亲失散多年的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11月7日14时30分许,一架来自台湾桃园的航班飞抵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满怀着赴台老兵41年遗愿的史豫秀终于抵达家乡。

  11月8日,按照汝州当地习俗,史豫秀在亲人们的陪伴下,三跪九叩祭拜了爷爷、奶奶,并将爷爷、奶奶墓前的泥土装进带来的瓶子里,“我要把这两瓶泥土安放在爸爸的塔位旁边,告诉爸爸爷爷、奶奶就在他身旁。”

  三跪九拜 捧一把家乡的泥土带给父亲

  11月8日,连续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停歇了,阳光驱散了薄雾,和暖的照射在大地上。上午9时许,汝州市小屯镇王堂村史青朝家开始热闹起来,院子大门旁悬挂着的“热烈欢迎台胞寻根故里”的红底白字横幅格外醒目。

  在新郑机场迎接史豫秀的不仅有鲜花还有家人的拥抱

  前一天,史豫秀飞和丈夫廖修德飞抵新郑国际机场,便与前来接机的堂弟史青朝金鸡相拥而泣。而今天,史豫秀将在亲人们的陪同下,开始她的寻根祭祖之旅。四叔、五叔、六叔、七叔和他们的家人都来了,农家小院里洋溢着欢声笑语。

  10时许,史豫秀在亲人们的陪同下去往祖茔,代父亲祭祖并告慰她的爷爷和奶奶。史豫秀说,她这次来,专门带了两个瓶子,要把爷爷和奶奶墓前的泥土装进去,带回台湾安放在爸爸的塔位旁,告诉爸爸爷爷、奶奶就在他身旁,“这一天,我等了很久”。

  史豫秀在堂弟史青朝家门口跟家人们聊天

  由于天刚放晴,通往村子南头的道路上还满是泥泞,乘车走过四五里之后,史豫秀和亲人们步行到了祖茔。

  一大家子准备去祖坟祭拜

  “这边是爷爷、这边是奶奶。”史青朝为史豫秀介绍着。

  “爷爷、奶奶,我是豫秀,我代表爸爸来看你们了。”一旁的亲人们按照当地习俗摆起供品、燃起香烛、焚起纸钱,史豫秀双手合十,静穆竖立,然后分别向爷爷、奶奶三跪九叩。

  “来,捧一把泥土带回台湾吧。”史豫秀取出带来的小瓶子,拧开瓶盖,亲人们小心翼翼的在史豫秀的爷爷和奶奶墓前取土、装瓶。

  史豫秀准备将装有爷爷奶奶坟墓土的小瓶带回台湾放在父亲的骨灰旁

  “姐,这个坟就是留给大伯的。”史青朝转身指着爷爷、奶奶墓前的一处坟告诉史豫秀。堂弟史青朝的话让史豫秀愣怔了一下,史豫秀和史家的10余位后人随即下跪,双手合十:爸爸,原来您并不孤单,家乡的亲人们时刻都在挂念你,还给你在祖茔爷爷、奶奶墓前留了位置。

  史青朝给史豫秀介绍祖坟的情况

  “豫秀”寄托着老兵对家乡的思念

  “豫”是河南的简称,史豫秀的名字里也有一个“豫”字。史豫秀说:“豫秀是父亲给我取的名字,河南的豫字会永远跟着我一辈子,这是我的父亲在我身上烙下的乡土情结,这也是那一代赴台老兵独有的方式。”史豫秀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在台湾遇到名字有“豫”字的人大家都会感到很亲切,只要一问他们大都是河南人的后代。

  史运生出生于1928年12月8日,祖籍在河南省临汝县(现汝州市)杨集镇史家村(现小屯镇一),父亲叫史天良,母亲杨氏。史豫秀说,“爸爸当年随军到台湾时,为了怕连累家乡亲人,名字跟生日可能有更改过,以前也听父亲说老家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但我们已无从得知他们的名字。”1977年,史运生离世,当时两岸尚未开放交流,因此史运生没有等到在有生之年回乡省亲的机会,这也成为史运生一生的遗憾。

  “父亲病故的那年我才16岁,他从前常跟我聊家乡的事情,但当时我年纪还小,没有意识到无常的现实,每每想起,都很后悔过去没有认真记住细节。”史豫秀说,在她父亲史运生去世的这41中,她一直挂念著代父寻根觅亲,期盼有朝一日找到故乡河南的亲人。

  在2017年史豫秀就跟丈夫一起来汝州寻找过父亲的家人

  41载寻亲路 41载不了情

  史豫秀代父寻亲之路充满着曲折,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史豫秀给汝州市与史姓有关联的村庄都写过信,其间也曾两次专程来河南并到汝州寻亲,但由于时隔多年,史运生当年的家乡已更改地名,加上行政区划调整,在所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史豫秀代父寻亲的过程如同大海捞针一般艰难。

  史豫秀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2017年的清明节,她就到汝州市小屯镇史庄村替父亲跨海寻亲,当地村干部非常热心的为她提供了帮助,但仍然没能找到任何线索。

  就在史豫秀和家人准备放弃之时,网络上今日头条新闻的一条消息引起了史豫秀的关注。史豫秀说,那条消息说有外省的人在为爸爸寻找家乡,完成爸爸的遗愿,这个成功的案例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

  今年3月15日“头条寻人”第一次发布了台湾网友史豫秀的寻亲求助《赴台老兵生前未能返乡,女儿代父寻根:汝州的家人你们在哪里?》的消息,又将该消息弹窗推送至河南汝州的今日头条用户,同时联合大河报“大河寻人”共同为史豫秀完成代去世的父亲寻找故乡亲人的心愿。

  6月21日,“头条寻人”再次发布消息,次日,“头条寻人”的邮箱收到一封邮件,来信人是汝州小屯镇王堂村村民史运斗,史运斗称自己的哥哥就叫史运生,在解放前随部队参战,离开的时候是18岁。史运斗说,他常年思念他大哥,在网上看到史运生后人的寻亲启事,非常激动,望能尽快建立联系。

  大河报专门派出记者采访了史运斗老人,史运生在家里排行老大,有兄弟7人和两个妹妹。史运斗回忆说,哥哥曾从济南寄回老家一封信和照片,就再也没了音信。看到“头条寻人”发布的寻亲消息中的那张史运生年轻时的照片,史运斗一眼就认定照片正是他失散多年的大哥。

  6月28日,史豫秀与史运斗一家通过微信建立起了跨越海峡两岸的联系,海峡两岸的史家后人通过DNA鉴定,确定了血缘关系。在“头条寻人”与大河报“大河寻人”的共同帮助下,史豫秀终于完成了 父亲的遗愿,找到了家乡,找到了家乡的亲人。

  在寻根祭祖现场,史豫秀的丈夫廖修德说,因为学业的关系,这次回故乡寻根祭祖没有把孩子带来,寒暑假期间一定会带着小孩回来看望故乡的亲人,让孩子记住自己的老家——河南。

  史青朝站在祖屋院内给史豫秀讲爷爷奶奶的故事

  史豫秀说,今天早她的弟妹(史青朝的妻子)在煮玉米粥,弟妹告诉她,她的爸爸从小就吃这样的玉米粥。在台湾吃饭用的碗很小,但在这里吃饭用的碗很大,大得她想不到,史豫秀说,盛了一大碗玉米粥,很香甜的吃完了。

  失散的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本次两岸寻亲服务,由头条寻人与大河报《大河寻人》一同发布。头条寻人所开展的两岸寻亲服务,与台湾ETtoday新闻云作为媒体合作方,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两岸寻亲作为公益组织合作方一同发布。如果您家里也有亲人失散在台湾,或者您身在台湾,想帮助台湾的老兵寻找大陆亲人,可以发邮件给我们(xunren@toutiao.com),也可通过头条寻人的脸书粉丝专页(名称:頭條尋人)联系我们。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