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鄙到体面:厕所进化史

2019年03月26日08:43

来源:广州日报

  从粗鄙到体面:厕所进化史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美)朱莉·霍兰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历 史

  刘晗

  如何优雅地处理排泄物?从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到20世纪末,这个问题始终纠缠着人类。随着下水道的出现,蹲坑、封闭式马桶才让问题的解决有了些许眉目,再到多次改进后抽水马桶的应运而生,令人难以启齿的羞愧这才不至于欲盖弥彰遮掩躲藏。一个城市是否文明的标志在于公共厕所、菜市场、图书馆的完善程度,厕所革命首当其冲,关乎生活方式、习俗与观念的变化。《厕神:厕所的文明史》的作者朱莉·霍兰曾经利用空姐的身份,在长达八年的环球之旅中寻访世界各地厕所,旁征博引考察各地厕所文化的历史由来,在摸索厕所进化史的过程中也搜罗了不少关于厕所的奇闻逸事。

  西方人擅长以日常生活的器物作为切入点,以此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开始着手对厕所进行研究。约翰·伯尔克曾写了名为《世界各国的粪石学习俗》的书,着力研究粪便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确切说,“文明并非从文字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厕所建立开始的。”欧洲直到启蒙时代还是臭气熏天,有人把夜壶直接倒向窗外,在街头走着的行人随时都有大便上头的风险,如厕时跌入朽木搭建的简易粪坑受伤甚至淹死的事件也屡屡发生。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就曾用诗句记录下了伦敦城糟糕的排污场景:“肉摊、粪堆、内脏和血液中产生的废弃物,溺死的幼犬、腥臭的西鲱,都浸湿在泥沼中,死猫混杂着芜菁的嫩叶随着洪流翻滚而下……”

  即便是如厕环境有了大幅度改善的今天,浓重的气味始终难以解决。为了去除小便的异味,古罗马妇女冒着死亡的风险服用松节油,中世纪时亨利八世如厕时佩戴花卉饰品减少臭味,中国元代文人倪云林收集飞蛾翅膀置于厕所地板下,鹅毛覆盖了落坑的粪便,不见污秽。可见各个时代的人都在为完善厕所环境绞尽脑汁做着个性化的设计,抽水马桶的发明让人类减轻了对臭气的屏息。如今日本人在马桶的高科技化方面位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他们在厕所环境不断改善上的精益求精。从粗鄙到体面,为了如厕的惬意和舒畅,人类经历了无数尝试和体验,厕所在方寸之间亦书写了权贵的奢华、民间的疾苦。厕所的变迁史不仅是文明发展的象征,也是人对自我观照的一种另类反思。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