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怀英雄 “涛”声传中原——记河南籍民警马金涛

2019年04月03日14:32

来源:贵州省公安厅

  清明怀英雄 “涛”声传中原

  ——记河南籍民警马金涛

  青山处处埋忠骨,甘洒热血写春秋。

  距离2018年12月20日河南籍民警马金涛在贵州贵阳牺牲的日子,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转眼之间,已时值清明。冬去春来,草长莺飞、百花盛放,可是,长眠在他乡的河南汉子马金涛再也看不到这份他所热爱着、守护着的美丽。

  贵阳市十佳卫士、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些荣誉,铭刻着马金涛的英雄功绩,亦寄托着人们对马金涛的追思。妻子的思念与遗憾、同事的怀念与赞美,群众的感激与留恋……谈及河南籍民警马金涛,所有的事情仿佛发生在昨日。

  “马哥,你永远是我的骄傲”

  2009年,马金涛从河南临颍县王孟镇高村来到贵州凯里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王孟镇是出英雄的地方,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坚守高地55昼夜、歼敌104名的著名战斗英雄李海欣,就诞生在这里。

  在凯里学院,马金涛勤奋上进、热心公益,成了一名能够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学霸”。不过,马金涛在大学最大的收获,是最理解他、疼惜他的妻子刘丽。对于贵州妹子刘丽,遇见她的“马哥”,今生无悔。

  在校期间,马金涛曾担任凯里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正是在从事志愿公益活动的时候,刘丽结识了马金涛,很快成为马金涛的倾慕者。一直到结婚后,对马金涛都没有改过“马哥”的称呼,一声“马哥”,就是一份恩恩爱爱的甜蜜。

  就像大学里那些甜蜜的小情侣一样,刘丽与马金涛最经常约会的地方是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为了所爱的人,这个北方汉子也变得细腻起来。在贵州湿冷的冬天,他总会早早来到图书馆占据一个有插座的座位,为刘丽充上一个暖手宝。

  尽管两人家境并不富裕,但热心公益的初心却从未冷却。课余时间,两人一起做志愿者,下乡开展支教支农。马金涛还在校园里摆了个水果摊,不仅维持了大学期间的开支,还时常将节余的钱资助孤残老人,给贫困孩子买学习用具。在刘丽看来,这才是有“大爱”情怀的真汉子,她没有看错人。在马金涛的影响下,在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里,两人双双入了党,成为这个伟大组织中的一员。

  转眼临近毕业,这对小情侣也面临着一道考验:河南离贵州那么远,马金涛会留下来吗?

  马金涛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他告诉刘丽,他喜欢贵州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喜欢贵州的特色美食和人情味。而藏在他心中一直没有说出来的是,他是为了刘丽留在贵州的。他用行动给了刘丽一个完美的答案:2013年,马金涛参加全省人民警察招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圆了自己当一名民警的梦想。从此,这名河南汉子成为一名贵州警察,也成了一名贵州女婿。“刘丽,我考上了,我考上警察了!”那一刻马金涛眼中放出的光芒,刘丽一辈子也忘不了。

  后来,在马金涛的鼓励下,刘丽考上了老家台江县的一所中学当英语老师。两人持续了整整四年的异地恋,那一盒子的火车票,成了两人之间最珍贵的信物。

  2017 年 11 月 29 日,马金涛的女儿妞妞呱呱坠地,这让马金涛一下子又多了一个“奶爸”的身份。以前,微信朋友圈他总是发工作和普法宣传,自从女儿出生以后,“晒娃”就是他的“头等大事”。

  就在马金涛牺牲前十几天的12月9日,他在微信朋友圈“得意”地写道:“开启周末独自带娃模式,能把她带得刚刚背起就睡,还是很有水平的。”言语中,无不透露着一个新晋奶爸的骄傲。

  马金涛常说:有了妞妞,家才算是家,才有了温度。妞妞一岁生日那天,马金涛兴冲冲的拉着娘俩去照像馆拍了一组艺术照,可是,照片还没有洗印出来,他就匆匆离开了。马哥,你深爱妞妞,深爱这个家,现在,娘俩都安好,可是你呢,你在哪里啊?“马哥,你没有走,你永远在我心里,永远是我的依靠,我的力量源泉,我的骄傲。”在刘丽心中,马金涛永远是那道最温暖的光。

  一滴男儿泪,难舍兄弟情

  一年跟着干,两年单独干,三年成骨干。在人民警察的工作岗位上,马金涛那股子河南人骨子里不服输的拼劲闯劲,在“师傅”花溪分局刑侦大队民警朱俊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识马金涛,他黑黑的皮肤、憨厚的脸庞、说着一口蹩脚的贵阳话、以及一开口就笑的表情,都给朱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活中,朱俊经常用仅会的几句河南话和他开玩笑:“你弄啥呢?”“中不中?”他每次都笑着说:“哥,中!你说中就中!”不过,刚刚大学毕业的马金涛,在师傅眼中就是一个“怎么看都不像警察”的“愣头青”。

  2014年,他第一次抓捕毒贩,他操着一口河南话却说自己是贵州人,差点露馅让嫌疑人逃脱。为此,他发誓一定要学会贵阳话。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意识要强,心要强大,要会讲贵阳话,什么都要学习啊!!!

  三个感叹号,不是说着玩的。从那以后,他不怕被人笑话,天天都追着所里的同事学习贵阳话,让大家纠正他的发音。凭着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和勤学苦练的精神,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转变,也在口音上真正成了一个“贵阳人”。

  2014年8月,朱俊与马金涛一起出差到深圳押解逃犯。贵州人爱吃辣椒,马金涛知道朱俊没有辣椒吃饭不香,就帮着准备了许多“老干妈”辣椒酱,每次吃饭都忙前忙后的问我辣椒够不够。回贵阳的那天,两人都很开心,大家一起聊过去、聊家庭、聊共同的警察梦,乐此不疲……虽然在日后值班的夜里,两人一起见证过凌晨的星星有多亮,夜有多静,风有多凉......但是,那个夜晚却成为朱俊这一生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夜。

  金涛牺牲后,朱俊一直都不敢看网上的报道,不敢相信这个勇敢朴实的小伙子已经离开。但,朱俊又一次次忍不住又打开手机,一次次为自己的好兄弟、好战友的牺牲在梦里惊醒,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他的离去而悲从中来、潸然泪下。男儿有泪不轻弹,一滴男儿泪,一份难舍的兄弟情。

  “跨越一千五百多公里来到你工作的城市,每年你都说来贵阳找你玩,可是每年都因各种原因食言了,今天第一次来贵阳却是要这种方式......心痛,马哥,我和帅来了,来送送你。”噩耗传回河南,马金涛的“发小”陈高兵悲痛万分,和好友陈帅一起连夜赶往贵阳,送好兄弟马金涛最后一程。

  马金涛逢年过节回家都会找兄弟俩叙旧,三人每年都会抽时间小聚,两人上次见马金涛是作为伴郎出席马金涛的婚礼,谁也没想到,三人最后的“重聚”,竟已是天人永隔。“马哥,你一路走好。父母和嫂子还有小孩,我们每年都会来看看他们,请放心,你是大英雄!”这是陈高兵的肺腑之言。

  “这是唱给马叔叔的”

  为你点亮,生命的烛光;你在遥远的他乡,点亮爱的光;

  为你照亮,前方的荒凉;你的脉搏、心跳,在花溪土地上流淌……

  听闻马金涛牺牲的噩耗后,贵州一对教师夫妇王奇辉和蒋京琼用一天两晚的时间,妻子作词演唱,丈夫谱曲录制小样,创作出一首歌曲《为你点亮》,并在马金涛遗体告别仪式当天早上6点将录制好的歌曲送到贵阳景云山殡仪馆,用音乐致敬英雄,慰问英雄家属。

  在创作过程当中,蒋京琼的脑海里全都是马金涛妻儿接受采访时那些让人潸然泪下的画面,情感汇入笔尖,写下了一段发自肺腑和沁人心脾的歌词。为什么要取这个名?王奇辉和蒋京琼老师说,他们要和所有人一起为马警官点亮回家的路,点亮通往天堂的路。

  歌曲的前奏有一段很清脆、感人的天籁童声,演唱者是花溪大寨民族小学四年级学生肖焮文同学,这是她为“马叔叔”献上的一份童真的缅怀。

  马金涛是民族小学的法制宣传员,肖焮文同学和她的妈妈胡礼敏女士都认识马金涛警官。几个月胡礼敏女士去贵筑派出所办理户籍手续,当时恰逢中午吃饭时间,派出所民警都在吃午饭,马警官得知后,立马放下手中的碗筷,帮胡礼敏女士盖了章办完了手续,胡女士回忆说:“当时我让马警官先吃饭,我等一等,但是马警官却说,没关系,我先帮你办,办完我再去吃饭。”就这样,胡女士记住了马金涛。当得知自己的女儿要为歌曲配唱,胡女士非常积极,陪着女儿在录音棚一遍一遍的录音,直到凌晨2点。过程中,还反复叮嘱女儿要好好唱,这是唱给马叔叔的。

  责任似“金”。选择,就意味着责任。马金涛是一名共产党员,“人民”与“责任”在他心中重如泰山,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在马金涛的身上熠熠生辉。五年多来,马金涛始终践行着他在入党申请书中的承诺:“献身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入党的唯一动机,也是我以后行动的方向。”

  浩气如“涛”。英雄,终将浩气长存。在贵阳,先后有10万余人为马金涛送行,41万人在网络深情追思。贵阳是温情的,她在抚慰那还没走远的英灵;贵阳是感恩的,她会永远铭记这位来自河南的小伙子留下的热血。

  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为代表的宝贵精神财富,塑造了河南人包容宽厚、大气淳朴的内在品格,艰苦奋斗、负重前行的实干精神,敢闯新路、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马金涛,一个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却又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河南人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

  为你点亮爱的光,为你照亮前路的漫长荒凉。平安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岁月静好,只因有人用生命守护万家安宁。我们向英雄致敬,也致敬以马金涛为代表的人民警察队伍;我们向英雄致敬,也致敬他所守望的公平与正义。在万家灯火、祥和欢乐的城市,那一抹“公安蓝”,是我们的安全屏障,亦是一份别样的牵挂。(孙维莉)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