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讯(记者 李宜鹏 周晓荷)在创刊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河南日报驾“云”而来,全面跨上自主研发的“大河云”融媒平台。
这是报纸技术创新的一大步,更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大步。
1949年6月1日,在手摇印刷机隆隆响了一夜后,《河南日报》推出创刊号。
70年来,河南日报始终扎根中原大地,与党和人民风雨同行;70年来,河南日报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历经“铅与火”的淬炼、“光与电”的闪耀、“数与网”的交汇,现在终于驾“云”而来,跃入“云与智”时代。
“大河云”究竟是一朵怎样的“云”?
它是一朵融合开放之“云”。
“大河云”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落实中央精神,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而搭建的基础工程;是在万物互联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传媒领域应用的深耕之作。集团不仅实现了自身报、网、端、微的融合裂变,构建起“三级联动”的新闻生态链,同时还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它是一朵自主研发之“云”。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确保信息安全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是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基石工程。为了“大河云”的研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专门组建了60多人的技术团队。团队带头人、大河网技术总监李良昆介绍:“从产品设计到软件开发,从用户体验到系统运行维护,‘大河云’日臻成熟的每一步,都做到了自主研发、安全可控。”
它是一朵智能应用之“云”。
以媒体融合为契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进一步催化体制机制变革,集聚人才技术优势,再造采、编、发流程,推出“大河云APP”“大河云信”等互联网产品,实现全集团新闻要素有机整合、管理手段互融互通。“搜集线索、采写新闻、工作审批、沟通交流,一个APP就能完成,‘大河云’让我们进入了互联网‘轻生活’时代。”河南日报一线记者王平说。
它是一朵突破时空之“云”。
创办初期,河南日报发行量只有3万份,却要印制20多个小时;如今,通过“大河云”,新闻可以零时差“飞跃”至亿万用户面前。《河南日报》5月3日刊发的《大笔描绘乡村振兴最新最美画卷》,被人民网、新华网、全国党媒信息平台、学习强国等媒体终端转发报道,覆盖用户2亿人。
从“一纸风行遍中原、几代笔耕写青史”到站在“云与智”的风口、产业互联网的风口,河南日报驾“云”而来,更强劲的正能量、更高昂的主旋律正在“云”端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