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宜鹏 周晓荷
从铅与火的淬炼中走来;从光与电的闪耀中走来;从数与网的交汇中走来;
悠悠七十载,踏着时代的足迹,河南日报曾历经三次大的蝶变。
在河南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完成“大河云”融媒平台技术升级,全面跨入“云与智”时代。
“大河云”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落实中央精神,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而搭建的基础工程;是万物互联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传媒领域应用的深耕之作;是确保互联网这一舆论主阵地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招。
在媒体融合的滚滚浪潮中,在守正创新的历史方位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肩负责任担当,驾“云”而来,腾“云”而上,吹响了拥抱信息时代的冲锋号。
紧跟时代,锐意进取
5月3日,郑州市纬五路河南日报社家属院,85岁的老报人贺宝荣拿起手机,兴致勃勃地体验“大河云”APP。老人眯起眼睛,思绪飞回1949年5月31日深夜的开封市中山路306号院:记者编辑拿着蘸水笔、毛笔,在草纸上修改誊写稿件,手摇印刷机隆隆响了一夜,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河南日报》创刊号诞生了,大家捧着报纸欣喜若狂。
铸字工人在铸铅字。
从那一刻起,河南日报进入了“铅与火”时代。依靠编辑、记者用背篓背来的手摇铸字炉、破旧字架、字模等简陋工具,河南日报在中原大地上擎起了火炬、吹响了号角。
排字工人在拣字。
从手摇平版机到轮转机再到高速轮转机,河南日报技术革新阔步向前。
激光照排,工人在制版。
1990年8月1日,一则饱含深情的《敬告读者》出现在报纸上:“我们以依依的情意,告别了铅与火;我们以无比的喜悦,迎来了光与电。”这一天,河南日报在全国省级媒体中率先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华光四型激光照排系统,笨重的铅字拼版印刷和手工作业谢幕历史舞台。
电台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收发电稿。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元年”开启。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激发了党报人开拓创新的斗志,点亮了“数与网”交汇的星火——
一次次“第一”由河南日报镌刻在全国省级党报发展的历程中:第一批创办网站、第一家推出媒体融合专栏“焦点网谈”、第一个创新手机报的营销模式、第一个运营维护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第一批创建省报官方微博和都市报客户端、第一个创办可以上网的户外党报阅报栏、第一个打造“财媒+金融”的跨界全媒体财经传媒平台……
近年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信息革命进入“下半场”,万物互联的“云与智”时代来临。“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面对不可逆的技术浪潮,面对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殷殷期许,如何在媒介融合的裂变中“破茧而出”?
守正创新,驾“云”而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走过70年岁月的河南日报,如今正焕发青春,开启新的追梦之旅。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循新闻事业发展规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绘制出一幅媒体深度融合的壮阔图景。
每一笔运筹帷幄——
2013年11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启动全媒体数据中心建设;2015年,“中央厨房”系统切换运行;2017年,上达人民日报、下连各省辖市党报的“三级联动”新闻生态链基本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河云”融媒平台问世;2019年,“大河云”完成第四次技术升级,河南日报全面上“云”。
每一笔坚实有力——
新媒体矩阵气势如虹。报、网、端、微齐全,线上媒体与户外媒体共进,综合平台与垂直平台兼具,7大类100多个媒体终端中既有千万级客户端,又有“大河财立方”“豫视频”等新兴媒体,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传播效应吸引了“河粉儿”2亿人。
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亮点纷呈。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重磅打造的十篇大型系列述评《牢记嘱托出彩中原》,经全媒体传播后,阅读量突破3.3亿人次;长篇报告文学《岭上开遍呦,映山红》以微视频、音乐剧等产品形态推送,感动了3亿多网友;《大豫米》《春光里的春光》等一批有“颜值”、有“言值”、有爆点的融媒产品争相涌现,“小薇”系列、“晓妍开讲”、“问‘侯’两会”等一批品牌栏目成为“网红”。
机制体制融合已现雏形。依托融媒体指挥中心,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实现了报道统一策划指挥、采编力量统一调度;2018年,集团将新媒体纳入一体考核,由过去零打碎敲,变成分级、分档、分类考核,为未来集团更广泛、更深度的融媒考核打下基础,预留接口。
每一笔面向未来——
当媒体的渠道、内容、体制、机制融合渐入深水区,一个自主可控的成熟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催生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河云”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它是一朵融合开放之“云”。
借助“大河云”,集团不仅实现了自身报、网、端、微的融合裂变,还与认证用户建立起双向互动的有机连接;不仅构建起“三级联动”的新闻生态链,还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它是一朵自主研发之“云”。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专门组建了60多人的技术团队从事“大河云”研发。从产品设计到软件开发,从用户体验到系统运行维护,“大河云”日臻成熟的每一步,都做到了自主研发、安全可控。
它是一朵智能应用之“云”。
以媒体融合为契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进一步催化体制机制变革,集聚人才技术优势,实现全集团新闻要素有机整合、管理手段互融互通。“以往我们选题策划、采写新闻、编辑组版等都要通过不同的平台来实现,既费时又费力,如今一个APP就能搞定。‘大河云’在实现采编发一体化、助推媒体融合的同时,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河南日报青年编辑李俊说。
它是一朵突破时空之“云”。
创办初期,河南日报发行量只有3万份,却要印制20多个小时;如今,通过“大河云”,新闻可以零时差“飞跃”至亿万用户面前。
这一移动化、智能化、集约化生产平台,已成为舆论新格局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推进媒体融合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抓手。
再攀高峰,腾“云”而上
2019年伊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将“课堂”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势。1月30日,省委书记王国生来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对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提出要求。
善谋善为,善作善成。
今年全国两会,北京河南大厦“智慧人大”融媒体中心,代表们通过虚拟直播间、5G全息播报等技术,实时实境感受“河南名片”。该中心是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打造的全国人大系统首家融媒体平台。目前,集团已与省政府、省人大等部门建立深入合作关系,“新闻+技术+政府+服务”模式根深叶茂,区域性生态级互联网媒体平台呼之欲出,成为全国媒体融合中的亮眼之作。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深耕中原、苦练内功,积极推动技术建设与内容建设的深度融合,闯出了一条省级新型主流媒体特色创新发展的道路。”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萌芽说,尤其是随着信息革命进入“移动互联”的下半场,集团强化互联网思维,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将品牌、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平台、数据优势,基于技术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平台,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自主研发平台,并已向兄弟报业集团输出技术产品和服务。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讲,媒体融合是“数字移民”的观念迁徙,是内涵丰富的综合变革,是“刀尖向内”的自我革命。
改革从来不是一路高歌的坦途,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却始终保有高歌猛进的姿态——
守正创新,实现内容产品高质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更务实、更深入、更走心,推动党的声音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在守住“圆心”的前提下,把创新当“半径”,推动新闻宣传高质量发展,在群众中画出更大的思想同心圆。
有效管用,实现宣传成果高质量。唱好媒体融合“重头戏”,讲好河南发展的故事、新时代出彩河南人的故事“两个故事”,念好走转改“三字经”,推动采编人员从履行职责使命的高度把握“四力”,促进宣传效果最大最优。
全面覆盖,实现传播渠道高质量。把握好“全”和“新”的关系,出台媒体深度融合行动计划,重点打造以“三端一报三平台”为龙头的移动传播矩阵,党报阅报栏、高铁等户外媒体平台。
着力相融,实现“四全媒体”高质量。从“策采编发”4个环节到3个阶段9个环节,再造生产流程,适应“全程媒体”时代;突破5G、AR、人工智能等技术瓶颈,打造“全息媒体”;扩大公众参与半径,做出“全员媒体”的生态圈;放大一体效能,实现精准传播,延展连接功能实现媒体全效化。
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写出了中原大地的日新月异,写出了党的新闻事业澎湃向前。70岁的河南日报,将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守正创新,选准突破口,抓住着力点,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走深走实,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奋力向现代化全媒体集团进军,为出彩中原聚彩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