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高考志愿填报靠谱吗?

2019年06月25日07:28

来源:大河网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张利瑶

  6月25日凌晨,河南考生高考成绩出炉,多个省份录取分数线也陆续公布,志愿填报便成了考生和家长接下来面临的“第二大考”。近几年,围绕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终端以及各类志愿咨询服务机构应运而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和报价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的智能报考服务,家长和考生反而犯了难。

  志愿填报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靠谱吗?

  2019年河南高考成绩今日公布,记者注意到,今年有不少高考志愿咨询机构搭上人工智能的“便车”,各类互联网公司也顺势推出“高考AI助手”,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推出的咨询服务可提高预测录取概率。

  6月24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利用大数据进行志愿填报的预热产品不在少数,收费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更有标价上万的“专家一对一辅导填志愿”。记者挑选了一家提供志愿填报业务的网店,以家长身份和客服进行交流。客服发给记者一个链接,称可以直达志愿填报网站,消费者只需购买298元的产品卡,并输入所在省份、高考分数便会给出与考生成绩相匹配的5所模拟填报的院校信息。

  该产品称由高校数据分析团队研发,算法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收集大量的真实案例为题材进行场景化设计。“85%以上的院校投档线预测偏差在5分范围内,还可以在7分钟内测出适合考生的专业。”该网店客服人员表示。

  除了网店类咨询机构,智能终端也逐渐瞄准教育领域。近期,天猫精灵和百度小度也推出新功能,称可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反馈考生分数段可供参考选择的录取院校,并按照预测录取概率的高、中、低三个档位,用AI技术助力考生志愿填报。

  “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与不少行业都“擦出火花”。填报高考志愿时,除了翻书等土办法,借助大数据的各类咨询服务,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开启了更多选择途径。但这一新兴事物带来的是砒霜还是蜜糖?考生和家长又该如何选择心仪的高校和专业?到底该听人工智能还是听孩子的心声?这一问题,仍有待解答。

  专家建议:忌盲目跟风,兴趣是关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帮助考生填报志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该领域尚不成熟。填报志愿有太多人为因素,以往录取也有‘大年小年’之说,短期数据表达的趋势难以给出准确预测。”教育专家、高级教师孟岩告诉记者,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成绩和兴趣进行选择,大数据、智能终端认为好的,不一定适合考生。

  他提醒消费者,咨询机构和智能终端有可能存在数据混乱不准确、咨询收费不透明、专家良莠不齐等问题。考生和家长应当慎重选择,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高考志愿的填报成功与否关系着考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报,考生面对志愿填报的问题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难以收集到高质量的志愿填报信息。对此,有教育界人士提醒,考生分数、目标学校往年分数线等,都是志愿填报的参考依据,但最核心的参考要素是“位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位次”和目标学校的“位次”进行报考。“不同高校的调档比例、录取规定不同,一定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避免因专业录取规则的变化、学校对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原因被退档。”

  “未来什么专业最好找工作,什么专业最赚钱,就填报什么。”很多家长会比较直白,但也有家长表示,十年寒窗不容易,希望孩子选自己最喜欢的、最擅长的、最想做的,而不一定是选最热门最赚钱的。相关专家也建议,在选择志愿时,考生要充分认识自己本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所匹配的职业,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适合的专业的特点。家长和考生要充分了解目标专业的发展前景、薪酬、工作环境、面临的考验等种种问题,确定自己是否适合。

编辑:王亚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